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6-03 13:19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服务业中重要一支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和服务业区位等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梳理。总体来看,围绕着区域和大都市内两个尺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偏重于空间集聚的格局研究,对其演变过程研究相对薄弱;②空间集聚的机理研究稍显不足,缺乏规律的总结;③研究方法上大多将制造业集聚的测度模型移植到生产性服务业,其适用性和针对性尚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应围绕"测度辨识—格局过程—作用机理",运用定性、定量与空间分析综合集成的方法,继续深化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理学研究。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制造业 研究方法 集聚理论 机理研究 过程研究 国内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72002)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KM200910028015)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1引言集聚,又名(空间)聚集,英文作spatial agglomeration,《简明牛津地理学辞典》解释为“产业、资本、人口向空间的集中”。从经济地理学角度,集聚就是指经济活动的集中,具体说来是在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内部,某种或某几种产业大量出现,形成专业化的产业地区或产业带。集聚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2 刘春霞;朱青;李月臣;;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阎小培,姚一民;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4 李井奎;钱陈;;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学刊;2007年01期

5 马风华;刘俊;;我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23期

6 梁进社,贺灿飞,张华;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7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09期

8 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J];经济学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春;郑垂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后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2 黄萍,未良莉;加速安徽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瑞丹;;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4 吴红宇;中国城市化滞后原因及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5 马云泽;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7 朱玮,王德,齐藤参郎;南京东路消费者的入口消费行为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8 王志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9 罗文,马如飞;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及其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5年06期

10 范太胜;;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J];科技和产业;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晓华;王丹;;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4 何永贵;乞建勋;;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武云亮;李佩;;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产业集聚协同定位对安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术魁;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3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9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雪;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现状调查[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振宇;商业零售口岸选址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田海燕;关于建设区域性中央商务区的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大学;2003年

4 胡晔;江西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戴军;上海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区区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立建;珠三角城市化模式的空间差异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丽君;农村城镇化新视角:势能评价与政策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8 方文彬;南溪县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铁林;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成长机制及政策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10 茹玉骢;嵌入型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5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6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7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8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9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10 刁慕蓉,庄丽娟;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璐红;区位因素对城市地价影响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路宁;上海企业研发机构的空间集聚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萍;上海外资R&D机构区位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学强,胡华颖,张军;我国城镇分布及其演变的几个特征[J];经济地理;1983年03期

2 柯克比;英国内城的危机[J];国外城市规划;1983年01期

3 Γ.М.拉波;申维丞;;苏联大城市集聚区地理研究的主要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1983年03期

4 华缇健;;西德区域规划和整治的概况[J];地理科学进展;1984年02期

5 严重敏;区域开发中城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5年02期

6 刘琦,魏清泉;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几个问题[J];经济地理;1985年03期

7 周文贵;当前美国贫困的发展趋势和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大都市发展——迈·怀斯曼教授讲学内容摘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2期

8 周文贵;;当前美国贫困的发展趋势和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大都市发展——迈·怀斯曼教授讲学内容摘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T.康图里 ,S.威尔德 ,R.沃格勒森 ,云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非城市化[J];地理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10 唐恢一;城乡关系·发展条件·发展前景——试论我国城市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滨洋;赵景海;;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若干问题[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吴敏;徐e,

本文编号:418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418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