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以成都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控配置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新常态下,成都市应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其禀赋推进城镇化。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服务业集聚 产业升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研究”(14ZDA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19;F299.27
【正文快照】: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城市产生的历史偶然性,在于制造业的集聚。而众多学者研究强调了服务业集聚效应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Scott ( 1988)[1]率先将 “服务业集群”概念化后,关于服务业集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伦敦的金融服务业集群( Amin; Thrift,1995) 、[2]加利福尼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友,丁四保,高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2 石祖葆;;西方学者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若干反思[J];经济学动态;2004年07期
3 刘卫东;“第二届海峡两岸新经济地理学研讨会”在台北成功举办[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4 刘安国,杨开忠,谢燮;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0期
5 关爱萍;;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6 刘曙光;杨明;;国际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7 芦婷;;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及研究内容[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9期
8 刘爱文;艾亚玮;;新经济地理学和批判经济地理学的分异[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9 花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J];经济经纬;2009年06期
10 潘峰华;贺灿飞;;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滕丽;王铮;;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述评[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5 陈旭;何莲;;东北地区“外围化”现象探因与对策思考——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新经济地理学: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文;新经济地理学[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人 李爱国;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N];重庆日报;2013年
4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诺丁汉大学中国与全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赵伟;建模的艺术(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李仁贵;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晓慧;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跨国厂商位置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漪;云南省产业集聚动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李兴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孙杰;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集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荣丽;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超;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地区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吴敦江;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7 张海玲;日本FDI在华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明霏;天津FDI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9 伊文博;过度聚集是否可能抑制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叶丽娜;交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1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1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