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基于全球生物芯片产业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基于全球生物芯片产业的分析
【摘要】:本文依据全球生物芯片产业的7894项专利及609家企业信息及183项并购数据,运用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生物芯片产业的形成与扩张,实质上是融合型价值链构建的过程;来自不同产业的生物芯片企业在融合型价值链中实现了融合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包括技术融合模式、产品融合模式以及市场融合模式。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3172)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专项基金项目(15JDG17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6.6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各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融合,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涌现并快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信息、生命、能源、材料学科相互交叉,开辟了新的技术前沿。如生物与信息科学的融合产生了生物信息,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融合推动了智能技术快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2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3 李姝;;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4 乔晓楠;李宏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研究——基于污水处理产业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5 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泉;孙丽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年01期
6 岳中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3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4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功让;陈敏姝;;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7 熊勇清;曾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张波;;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启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9 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10 骆品亮;王婷;;基于FMC的3G背景下电信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业务融合策略[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阚京华;;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娜;;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基于SWOT视角分析[A];主动对接京津与产业高端发展路径研究——第六届沿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会议论文[C];2012年
6 贾品荣;;技术层面的新兴产业培育模式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7 贾品荣;;技术层面的新兴产业培育模式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刘X;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刘金伟;;上海旅游业产业关联与融合创新研究[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单汨源;张人龙;李洁;李华;江黄山;王小云;;互联网环境下产业园集群的平台构建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胡涛;三网融合视角下我国广电运营商的TIMES融合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强;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霞;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石晓霞;沈阳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6 罗亮;陕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功让;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俊彬;旅游地产运营模式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阳;姚红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李仕明,李平,肖磊;新兴技术变革及其战略资源观[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国胜;;技术变革、范式转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个演化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5 朱瑞博;;“十二五”时期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战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6 李宏舟;;对国外产业集群经济效果及其形成机制的综述与评论[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7 李桢;刘名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年02期
8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9 胡星;;依托科技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1期
10 李扬;沈志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华;基于自主创新的“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集群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鲜花茶前景看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高天;铝轮廈正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J];铝加工;2004年05期
3 周良洛;;以新兴产业来激发地区创造活力[J];前线;2006年12期
4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8期
5 ;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之魂[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6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8 潘利;;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选准突破口[J];广东经济;2010年06期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新湘评论;2010年11期
10 ;连云港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J];江苏建材;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韩影;贝绍军;赵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刃刚;;河北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意义、条件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春东;张露露;;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识别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延年;;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小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仁;范益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N];大庆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3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时飞;新兴产业撬动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王晓明;刘峰:新兴产业是否过剩,资本会自行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郑英;市政协举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政情交流会[N];江阴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s,
本文编号:1159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5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