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增长的硬件产品保修期优化
[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liability growth existing i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hardware products, a AMSAA model describing the rule of reliability growth among the same batch product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ost-sale fault data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product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reliability level of the next generation products. On this basis, an optimal warranty period optimiz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omposed of exponential form warranty benefit function and linear form warranty cost function, and the enterprise after-sales maintenance cost i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and the optimal warranty period is designed. The example of domestic air conditioning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warranty period determined by the reliability level of the product in the trial production stage, the method fully excavates the potential of produc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designed warranty period i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61020)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175)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686)
【分类号】:F426.6;TB1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文平,王安民,徐国华;保修计划中的成本与最优保修期研究[J];工业工程;2004年02期
2 刘卫东;宋浩玮;赵志伟;李捷;;基于聚类分析和时间浓缩的空调可靠性评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3 王灵芝;徐宇工;张家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多部件系统预防性维修优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10期
4 王灵芝;徐宇工;张家栋;;基于设备有效度和可靠度的预防修经济优化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5 徐东阳;董秋仙;张芳;卢芳香;;N部件串联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年05期
6 付芳;;基于可靠性的机电设备维修计划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2期
7 吕文元;张新波;樊玉杰;;基于“维修费用—可靠性”的自动生产线同步维修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2期
8 金玉兰;蒋祖华;侯文瑞;;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多部件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的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乐真;张焰;俞国勤;杜成刚;;状态检修决策中的电气设备故障率推算[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2期
2 狄鹏;黎放;杨元;;基于机会维修策略的预防性维修优化模型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2年04期
3 吴姜;曹建东;张弛;胡春潮;蔡泽祥;;二次设备量化评估中故障概率的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6期
4 杨红雄;梅智伶;杨红澎;;公路项目质量保证成本估算模型构建与运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7期
5 郑小霞;赵华;刘璐洁;符杨;;考虑可及性的海上风机综合维护策略[J];电网技术;2014年11期
6 谢超凡;徐琳;徐鲁雄;;服从指数分布的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年02期
7 陈砚桥;金家善;黄政;;基于使用可用度的核岛外设备机会维修策略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9年06期
8 杨懿;王立超;邹云;;考虑预防性维修的离散时间单部件系统的可用度模型[J];航空学报;2009年01期
9 王贤琳;张华;;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机电设备有效性模型[J];机电工程;2008年06期
10 解晶;何桢;冯楠;;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计算机硬件保修成本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建胜;涂海宁;张华;夏芳臣;;基于统计建模的设备事后维修时间分布预测方法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骝;基于成本的产品保证与模块化关联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智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与不完全预防维修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郑元兵;变压器故障诊断与预测集成学习方法及维修决策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蔡景;民用飞机系统维修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解晶;产品保证策略及保证成本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孙滔;多链马氏决策优化理论研究及在联合更换问题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7 高萍;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复杂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赵继娣;服务供应链中外包方与提供商间的信息与决策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杨懿;一般概率分布下系统瞬时可用度离散时间建模分析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建胜;离散型制造业MES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通信塔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毛春苗;周期性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相侄;基于不完全维修的二维产品保证成本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玉燕;基于智能算法的多设备混联系统动态维护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詹广振;基于可靠性的接触网检修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赵金艳;基于可靠性的港机设备维修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崔节坤;MES系统中基于服务的动态对象模型中间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征;可修系统维修的仿真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孟琦;基于RCM的点焊机器人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武春燕;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与维修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清太,叶尔骅;开关不完全可靠的工作失效与贮备失效修理不相同的二部件温贮备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唐应辉,刘燕;修理延迟的两个不同型部件冷贮备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金标;秦大同;胡建军;;基于小子样的Bayes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4 王智明;杨建国;王国强;张根保;;多台数控机床最小维修的可靠性评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韩帮军,范秀敏,马登哲,金烨;用遗传算法优化制造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周期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3期
6 陶俐言;孔繁森;;发动机缸体生产线同步维修策略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7期
7 付旭云;钟诗胜;;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计划启发式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7期
8 朱海平;郭磊;刘繁茂;邓宇浩;;生产批量约束下的串并联系统选择性维修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年02期
9 杨元;黎放;侯重远;杨磊;;基于相关性的多部件系统机会成组维修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4期
10 严运兵,杨启梁,蒋庆勇;利用故障反馈信息分析汽车的可靠性[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国明;喻天翔;宋笔锋;冯蕴雯;;加速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2 栾恩杰;;可靠性工程的运行——关于扩展可靠性增长的理念[J];质量与可靠性;2008年06期
3 李瑞莹;康锐;;广义可靠性增长过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1期
4 韩庆田;卢洪义;张毅;;系统可靠性增长评估模型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5 马传宝;梁永刚;苟军喜;;批生产装备可靠性增长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01期
6 周广涛;可靠性增长模型综述与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6年02期
7 ;周源泉等完成“可靠性增长研究”[J];强度与环境;1989年03期
8 华汉良;浅谈可靠性增长工程及其管理[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5年03期
9 姜同敏;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环境技术;1995年02期
10 平志鸿,许海宝;可靠性增长潜力的分析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炜;;复杂系统部(组)件可靠性增长模型[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莫世禹;;可靠性增长设计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飞;窦毅芳;张为华;;成败型产品可靠性增长分析研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玉莹;;多台同步可靠性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李平;;旋转机械台架试验寿命数据的统计计算及可靠性增长分析[A];核工业集团公司第八届可靠性成果发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瑞莹;;广义可靠性增长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家铿;;元器件可靠性增长评估[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经畲;伍平洋;;结合航天工程实际谈可靠性增长与增长试验的综合设计与管理[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阚树林;刘桂华;樊迅;尉玉峰;;离散制造系统可靠性增长研究[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凤车;;小子样复杂系统可靠性增长评估分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胡群芳 通讯员 戴品华;打造助推器[N];中国航天报;2000年
2 武铠;走向新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明志茂;动态分布参数的Bayes可靠性综合试验与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闫志强;装备试验评估中的变动统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孙永全;系统可靠性增长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欣欣;基于Bayes变动统计的精度鉴定与可靠性增长评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全;全寿命期可靠性增长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云安;小样本复杂系统的多阶段可靠性增长评估与可靠性鉴定[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金风明;产品设计过程可靠性增长技术应用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4 张海军;化学电池可靠性增长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燕萍;可靠性与可靠性增长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葛树坤;阶段性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祺;小子样理论在武器装备精度鉴定和可靠性增长分析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段舒展;柴油机可靠性增长流程及加速寿命试验[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周立丽;基于EP算法的离散型AMSAA可靠性增长模型参数的求解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裴咏红;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实用技术[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0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40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