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
本文关键词: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设立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为基础设置情景,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能效提高与清洁技术进步)与雾霾治理的政策组合进行模拟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手段。具体而言,在加快能源清洁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并以硫税或碳税为工具降低能源强度,从而降低以PM2.5(可入肺颗粒物)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构成的雾霾污染。在治理雾霾的同时,该政策组合还可带来一些协同效益。首先,该政策组合能有效地改善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其次,在该政策组合下,各行业实施相同的硫税和碳税税率,各行业因能耗量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结果是重工业被遏制,第三产业得到鼓励,从而优化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且硫税在调节能源结构方面比碳税效果明显,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比碳税大。加快能源清洁技术发展、征收污染税是雾霾治理的有效手段。虽然实施上述税收会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但加快能源清洁技术进步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其他政策配合,单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会由于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而增加能源消费,进而加剧大气污染。因此,必须应用多种政策组合才能实现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我们给出了实现上述双重目标的最优政策选择。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能源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雾霾治理 经济增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编号:14AJL017)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技术进步对产业升级和碳减排影响的CGE模型及政策分析”(编号:2014GXS4D117)
【分类号】:X51;F426.2
【正文快照】: 中国雾霾现象日益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多次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不仅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生活和健康,而且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雾霾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国外人才引进以及旅游服务业等方面的重要障碍,尤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静丽;梁晓捷;王璐雯;;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3 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4 刘新民;吴宣俊;吴士健;;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立权;;淮海经济区区域空间结构评价与重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1期
2 刘春燕;谢萍;毛端谦;;资源衰退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3 石碧华;;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J];西部论坛;2014年02期
4 王道平;李建立;郭继东;;低碳型城市物流配送双层次网络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董鹏;李庆保;;我国工业经济结构的困境与突破[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6 刘学之;郑燕燕;翁慧;;环境CGE模型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7 郑镇;;“美丽中国”的生成及其价值诉求[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李惠彬;郝洲;曹国华;;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基于Boltzmann分布[J];当代经济;2014年13期
9 李秀珍;唐海燕;郑国姣;;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影响——要素产出弹性系数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7期
10 孙英云;侯建兰;何国庆;李红莉;;一种考虑备用影响的光伏发电碳减排量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晓亮;许学芬;;资源税改革的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2 吴振信;闫洪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环渤海经济圈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珀松;基于能源“脱钩”理论的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华志芹;基于能源生态足迹的森林碳汇影子价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郭而郛;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D];南开大学;2013年
4 张绚;天津火电行业大气颗粒物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情景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梁赛;多种政策对我国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分析[D];清华大学;2013年
6 何建雄;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邬文英;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毅;中国能源工业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9 王素凤;中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与减排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伟;工业化后大城市地区城乡关系转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媛;内贸集装箱水路运输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邵f[;WTO视角下的碳关税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闫s,
本文编号:989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98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