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产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社会资本对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产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社会资本 多中心治理 区域孵化器协会
【摘要】:我国各城市孵化器协会相继成立,使得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地方政府和孵化器二级治理模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和孵化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主要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社会资本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对网络产出的影响。结论表明:社会资本主要通过信任、网络和规范对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产出产生影响,以增强网络社会关系广泛性、创新资源流动性及信息共享程度。从社会资本角度提升网络产出的主要建议有:通过提升网络整体形象来拓展网络范围;充分实现区域孵化器协会对在孵企业所需资源的动态整合;及时调整和细化区域孵化器协会的有关规范;加强区域科技孵化网络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社会资本 多中心治理 区域孵化器协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18)
【分类号】:F276.44;F832.4
【正文快照】: 0引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科技孵化器在为新创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开明;魏世红;;美国科技孵化器网络发展演进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2 王国红;安宁;唐丽艳;;区域孵化器网络的生成动因与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3 谢洪明;;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中国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6年01期
4 顾新,郭耀煌,李久平;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3年05期
5 王春晓,和丕禅;信任、契约与规制:集群内企业间信任机制动态变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商主体设定规范结构研究——基于法的现代性考察[J];河北法学;2010年11期
2 黄勤;;对“规则”形成的理性思考——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有感[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刘丙泉;梁静国;吴玉桐;;区域孵化器网络绩效的模糊群决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10期
4 周亚兰;;论片意离婚时当事人双方利益的衡平——在中、德两国离婚法比较的视角下[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缪文升;;论民俗习惯在公安机关家事调解中的功能[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红凛;;政党社会规范:内涵、形式与价值[J];江汉论坛;2009年12期
7 欧阳恩钱;;建构公民资格范式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法律控制[J];经济法论丛;2008年01期
8 唐炎钊;;“CCIOT”模型:中外合资企业 跨文化管理研究新视角[J];经济管理;2004年12期
9 张勇;;法律还是社会规范:一个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3期
10 刘仁军;;企业网络中的信任创造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法律还是社会规范:关于投资者保护的一个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孟韬;;组织间信任与嵌入:产业集群组织营销中的信任机制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5 桑涛;;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问题新视角——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文化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马硕;杨东涛;;社会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组织承诺的影响和中介作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英慧;周长辉;;小组创新:组间网络位置、组内联结强弱以及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影响[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郑建存;;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结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尚海涛;龚艳;;互治视角下雇佣纠纷化解机制研究——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乡村雇佣市场为例说明[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10 马硕;杨东涛;;社会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组织承诺的影响和中介作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蔡弘;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淑芬;企业家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聪颖;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人才孵化双螺旋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余雅婷;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创业企业外部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蔚;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成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胡士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郝福刚;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孵化器知识服务能力建模与仿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立文;潍坊市五年来流动人口犯罪调研报告[D];山东大学;2010年
9 耿科化;社会资本、多团队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万改改;组织学习、战略执行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能,张洁,郁义鸿;美国孵化器的发展沿革[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2 黄栋,邹珊刚;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系统[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5期
3 黄孝武;企业间信任问题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4 李刚,张玉臣,陈德棉;孵化器支撑环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6期
5 蔡铂 ,聂鸣;社会网络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7期
6 王国红;安宁;唐丽艳;;区域孵化器网络的生成动因与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7 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8 李红艳,储雪林,常宝;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扩散[J];科学学研究;2004年03期
9 顾新,郭耀煌,李久平;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3年05期
10 孙国强;网络组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红燕;区域创新网络结点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金喜;李继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基于多中心治理机制的探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张慧寅;;论多中心治理模式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塑造[J];经济导刊;2009年Z1期
3 吴婷;;论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主体——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吴婷;;论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主体——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刘露;;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旅游公共服务模式探究[J];商业时代;2012年07期
6 何继新;;综合农协“三位一体”多中心公共行动分析——基于多中心治理框架理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7 卢金慧;邱伟;;我国城市治理新思路──多中心治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8 卢金慧;邱伟;;我国城市治理新思路──多中心治理[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9 刘东杰;;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政策产出机制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刘东杰;;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政策产出机制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建平;;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玉宗;;温州多中心治理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宇萱;;围城中国——中国小区的自治萌芽[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4 宋志国;余俊;;《环境保护法》修改所要解决的问题刍议[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欢;让好的政策获得好的执行[N];四川日报;2006年
2 书评人 杨建平;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 陈万里;“多中心治理”企业自媒体管理模式之探讨[N];中国民航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白龙;让公共政策的制定更民主[N];人民日报;2011年
5 嘉宾 政治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 吴稼祥 法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兼院长 季卫东;“公天下”与“民为本”[N];经济观察报;2013年
6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韩t- 张莹;多中心治理 规制跨国公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平;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炳忠;上海市城郊结合部地区精神文明共建与多中心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范晓娜;博弈视角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侯城t,
本文编号:1010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01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