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变系数模型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变系数模型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研究
【摘要】:“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偏离之谜”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传统的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扩展,对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观测期内发生偏离的原因。本文首先从放松无抛补利率平价成立的严格假设条件入手,即认为现实中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在原模型基础上引入风险溢价因子。拟合结果显示时变风险溢价在澳大利亚和新兴国家显著存在,说明投资者在持有这些国家的资产时通常会要求额外的风险补偿。以此为基础,本文构造了两种新的时变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抛补利率平价的适用性具有时变特征,即无抛补利率平价在部分时间段内成立但有时也会出现偏离。与传统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拟合结果相比,时变系数无抛补利率平价能更好地识别汇率变动与利率调整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了广泛存在于实证研究中的“无抛补利率平价偏离之谜”问题。时变系数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成功捕捉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及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说明无抛补利率平价在各国金融经济环境稳定时成立,而在一些重大政策变革或危机发生时易产生偏离。由于从偏离发生到回至其均衡状态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从侧面解释了以往利用固定系数模型拒绝无抛补利率平价成立的原因。最后,本文基于检验结果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加凤;;我国利率平价偏离值的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11年05期
2 刘兴华;论我国利率平价机制的制度约束及表现形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4 赵博;浅析我国利率平价模型的表现形式及制约因素[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何慧刚;;中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利率平价模型”视角[J];求索;2007年04期
6 叶佳;;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和表现形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张乐;张玲玲;;浅析利率平价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制度约束[J];经营管理者;2008年14期
8 孙静;邹晓青;;基于利率平价模型预测我国利率、汇率的变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9 黄小蓉;李娥;;利率平价视角下的利率-汇率联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范立夫;周继燕;;利率平价理论评析[J];经济与管理;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实;人民币破8:中美利率平价迥异引发的思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兴业银行 鲁政委;以利率平价为基石推进升值[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于建国;人民币利率平价不影响升息[N];证券时报;2007年
4 徐炯;利率平价玄机:人民币没有升值?[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黄镇辉;升息或将难免[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经济学博士 贾宁 外汇交易中心 刘翔;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趋近利率平价[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郭茹;央行:境内市场已握人民币远期定价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梁红;3%:糟糕的“额外资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曼齐·钦 王慧卿译;美元会不会暴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马宜;解读0.1%[N];经济观察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韵洁;基于时变系数模型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荀玉根;利率平价视角下我国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及政策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陶旭城;利率平价、远期外汇市场和远期汇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丁伟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璐;我国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龙婕;汇率变动与我国储蓄存款利率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民;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中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7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4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