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东莞为例
本文关键词: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东莞为例 出处:《上海金融》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东莞市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发现社会融资总量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更为显著,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更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东莞市社会融资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就通过扩大社会融资总量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ngguan city credit association, total social financing and economic growth, found that the total social financing to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i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stronger.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Dongguan City, the total social financing amount, and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total society the financing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
【分类号】:F832.4;F127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信贷业务的替代效应更趋明显。新增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特定地区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度量地方金融支持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2 高树棠;周雪梅;;甘肃省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成;袁静文;黄顺绪;;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地区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6期
4 王冬生;;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J];统计与决策;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刘丽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柳明花;李虹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于明霞;柳明花;;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与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周光友,邱长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6 江群;曾令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3期
7 吕光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8 谢八妹;;论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基于2004—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2期
9 郭明;钱筝筝;黄顺绪;;我国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贡献度的差异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庄佳强;;信贷渠道和地区金融差异——基于省级数据的面板检验(1980-2008)[J];财政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4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史青青;中国信贷波动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产出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辛树人;差别化金融调控的目标、工具与模式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云爽;基于信贷传导渠道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肖方国;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韩冬遥;中国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仇丽;货币政策对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区域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盟;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学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睿婕;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2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3 马正兵;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信贷结构与效率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郑兰祥;涂苗苗;;安徽TFP增长率的测算及银行信贷对其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5 蔡跃洲,郭梅军;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我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6 凌晨;胡列禾;刘建和;;中国股市、银行与经济增长[J];商业经济;2006年12期
7 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8 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9 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10 王小平,贾锐,栾立冰,杜永强;西部地区信贷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个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树棠;周雪梅;;甘肃省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戴盛;蒋红云;;中国信贷投放对消费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0年05期
3 尹仕龙;;金融信贷投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09期
4 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余跃泉;;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协调性研究[J];西部金融;2007年11期
5 甘肃省酒泉市政府研究室、甘肃省酒泉市财政局金融调研课题组;孙景玉;张鼎三;赵学明;蔺国勤;;甘肃省酒泉市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协调性研究[J];财会研究;2007年12期
6 马永波;;从信贷结构性增长看我国的宏观经济及债市走向[J];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7 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8 邹庆华;彭育贤;;如何看待当前贷款高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问题——以湖南为例[J];金融经济;2009年18期
9 姜艳奇;李春胜;史惠文;贾佳;;地方政府投融资对锡林郭勒盟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调查[J];华北金融;2009年12期
10 祝宝良;;转变发展方式 保持平稳增长[J];中国金融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永臻;谋求更高质量的持续经济增长[N];学习时报;2006年
2 记者 王庭君 通讯员 徐江萍;交行今年确保信贷投放20亿元[N];泰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韩晓东;投资“高峰”已过 民间投资升温[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蒋燕 龙伟;保持信贷投放合理增长助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玉溪日报;2010年
5 李瑞君 杨占忠;建行青海省分行 310亿元促地方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成功“保八”后的多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8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10 ;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N];机电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