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金融支持创新影响机制的三阶段递推CDM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20:28

  本文关键词:金融支持创新影响机制的三阶段递推CDM模型研究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DM模型 技术创新 金融服务 政策支持


【摘要】:本文构建企业创新系统的三阶段递推CDM模型,基于创新调查与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接,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与过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引入金融支持变量,考察金融服务与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主要在创新投入阶段发挥作用,引导其他创新要素的流向与集聚;管理要素在创新深化阶段发挥关键作用,是创新能力稳定提升的保证;企业创新更多服从行业规律,创新金融支持应依据行业特征,而不宜具有企业规模和产权类型的偏好。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three - stage recursive CDM model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 and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re empiric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novation survey and enterprise financial data . Financial support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olicy suppor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olicy suppor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stage , which is the guarantee of stable innovation ability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创新的就业创造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实证”(712032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集成创新系统的测度与实证: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12YJC910010) 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集成创新指数的编制与测算:国家与区域视角”(12XNF038)
【分类号】:F273.1;F832;F224
【正文快照】: 创新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创新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性主体地位,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决定性作用。然而,企业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历经不同阶段的分工协作,涉及多种要素的整合配置,而其中资本和金融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其他创新资源具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2 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田园;;重庆与上海工业投资结构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熊俊;需求不足对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4 王志涛;关于公共支出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年07期

5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6 陈仲常;余翔;;企业研发投入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研管理;2007年02期

7 石德金,陈秋华,万泉;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系统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3期

8 邓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产出效率[J];南方经济;2007年08期

9 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世界经济;2006年12期

10 朱平芳,徐伟民;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丽青;企业R&D投入与国家税收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查贵勇;中韩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娄贺统;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阳;对中国制造业R&D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戴焰;我国专利战略的政府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柳;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赵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卢灿生;民营DK公司质量管理创新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余翔;经济环境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年

7 吴宝;公共科技支出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宿泽民;政府科技拨款资助对我国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苏盛安;政府科技政策对中国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陈龙福;企业R&D投资的财政激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3 汪晓春;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资本结构条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4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5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6 毛蕴诗;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7 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8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9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10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燕;;低碳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2 吴清;;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3 逯进;陈阳;丁刚;;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基于济南与青岛的比较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4期

4 柳福东;朱雪忠;文家春;;基于低碳发展导向的专利制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7期

5 马可;田亦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共生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6期

6 吴垠;王雪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造纸产业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7期

7 周五七;聂鸣;;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实践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8 褚先桥;;中小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初探[J];经济师;2011年08期

9 胡彩梅;韦福雷;;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10 夏先良;王雅龄;;知识产权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评论[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贵成;翟子陆;;西部矿业应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走生态矿业之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金凤;;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7 干飞;鹿爱莉;;理念、技术与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本玲;;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文辉;;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融合的管理模式[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坚持管理推动和技术创新相结合 努力促进节能减排新跨越[A];2010江苏省“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兴华 科技日报记者 张建琛;企业长青,得靠技术创新[N];厦门日报;2005年

2 记者 傅晓峰;山东拟奖85项建设技术创新[N];济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笛;低碳技术创新需要企业自觉[N];青岛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华茹;我省职工技术创新蔚然成风[N];河南日报;2010年

5 赵占木;桃城区以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衡水日报;2010年

6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张成义;56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创新名录[N];连云港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陈华安 李瑞福 伍汉华;高度重视 管理到位 技术创新[N];中国远洋报;2010年

8 泰阳;“技术创新”不能违背科学[N];学习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蒋朝晖;技术创新与工程示范并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计红胜;擎起技术创新之旗[N];中国航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晶晶;经济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万勇;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赵金铎;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童长凤;中国区域技术能力增长:技术学习的视角[D];兰州大学;2009年

7 张丹华;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战梦霞;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郝陶群;基于仿生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彬;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2 王岩;关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蔡顺民;吉林省医药行业关键技术选择的技术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旭建;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5 曲元元;论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D];天津大学;2008年

6 高微;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强达;基于资源整合的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于巍;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郝艳芳;山西省技术市场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协整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杜青国;制度与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6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6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