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上市证券公司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0 01:39

  本文选题:上市证券公司 切入点:信息披露 出处:《天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信息披露规则体系的设计上,监管机构一直以来使用大一统的披露规则,即不分行业,不分规模,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信息披露,这在证券市场成立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大一统的信息披露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各方的需求,其在公平及效率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理论、中国证券市场现状,提出应实施以行业为划分标准的差异化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接着以差异化信息披露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为标的,通过对国内证券行业、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属性、风险特征、监管重点、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点,按照重要性、通用性、代表性、可测性、补充性等原则,对差异化信息披露在证券行业的应用提出了二十四条具体建议。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信息披露规则体系的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介绍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和国内现行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提出目前大一统信息披露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述了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可行性,本章还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第三章从宏观角度介绍我国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证券市场的基本情况,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监管情况、发展趋势等。第四章从微观角度介绍我国证券公司及其主要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类贷款业务、其他业务等,本章还介绍了证券公司的主要风险和上市证券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两个章节的介绍为逐项分析差异化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则打下了基础。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明确了差异化披露要素选取的五个原则和依据,然后按照管理类、业务类、修订类逐项提出上市证券公司差异化信息披露的二十四条具体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并提出差异化披露的长效管理建议。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ecurities mark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a goo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Regulators have been using uniform disclosure rules, that is, requiring all listed companies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sam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regardless of industry, regardless of scale,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has been ensured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original unifi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all parties in the market. Its deficiencies i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o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t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standard of industry, and then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as the target,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ecurities industry, securities companies, securities companies' various business, Combining the business attributes, risk characteristics, regulatory focus, market and investor concerns of domestic securities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importance, versatility, representativeness, measurability, complementarity,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24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securities industr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e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system.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system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unifi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the existing research.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industry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includ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Chapter IV introduces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ir main business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including brokerage business,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securities investment business,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etc. Class loan business, other business, etc., This chapter also introduces the main risk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listed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bove two chapters lays a foundation for analyzing the specific rules of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tem by ite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it clarifies the five principles and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ial disclosure element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business class, The six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and puts forward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sclosure of listed securities companie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明圆;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现状及评价[J];财会月刊;2000年18期

2 梁尔政,邢学艳;浅析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J];企业经济;2000年11期

3 张玉琢;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审计;2000年10期

4 王锦璋;需求·供给及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J];辽宁财税;2000年09期

5 刘丹辉;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学分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04期

6 康晓东,洪爱梅;对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认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孙军政,张淑婷;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与监管成效[J];中国外汇管理;2002年03期

8 朱丹,刘星;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历史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9 于东智 ,谷立日;公司治理:透明度与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03年07期

10 刘希成;关于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秋;张奇峰;;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苏彤;李金顺;贾烈;;我国上市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现状调查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唐跃军;吕斐适;程新生;;大股东制衡、治理战略与信息披露——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4 王仲兵;靳晓超;;碳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崔志娟;;柜台市场信息披露的问卷调查分析:机构投资者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元元;;保险服务信息披露对行业发展影响研究[A];陕西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11)[C];2011年

7 裴权中;;改革商业银行体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星;敬采云;;碳信息披露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唐亮;陈守东;;企业信息披露与融资行为选择关联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董红星;王秀芬;;组织道德与信息披露——基于组织道德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屹 卓贤;银行信息披露应向上市标准看齐[N];经济日报;2004年

2 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助理、博士 陈冬梅;加快建立我国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吴君强;规范券商实行信息披露制[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宏娟 张 栋 张伟建;规范信息披露 强化诚信建设[N];证券时报;2002年

5 记者 刘兴祥;尽快推行自愿信息披露制度[N];证券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钟恬;成本难题待解 银行信息披露蹒跚起步[N];证券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姚世新;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引进公共监督[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大江;信息披露应与公民知情权对接[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黄宪 程翔 郑忠良;信息披露管制的若干新趋势[N];长江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庄少文;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在制定[N];证券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韩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锦霖;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刘昱熙;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齐萱;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陈岳堂;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莉;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建忠;社会资本的利用与信息披露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9年

9 陈芳芳;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策略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廉鹏;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宇晖;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袁小U

本文编号:168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8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