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利率政策变革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析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Japan's interest rate policy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historical change, each of which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After the risk brewing and crisis breaking out in the first two stages, the Japanese commercial bank began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stage, so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could be enhanced. The current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brought a relative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risk management in Japanese commercial bank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3.13;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2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3 刘光友;日本银行的信贷扩张及其危机效应[J];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01期
4 ;美国、日本商业银行贷前风险控制与信用评级业务(上)[J];中国城市金融;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东;利率的市场化[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阎为民,方威;利率市场化的利与弊[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杜崇东;邮政储蓄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卢凯;;央行加息对股市、房市和车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5 刘晓星,何建敏,王新;我国造船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船舶工程;2003年04期
6 晋重文,毛晓琴,李玉峰;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7 东波;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8 梁鸿飞;垄断型信贷市场融资担保问题分析——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9 李虹;;后危机时代发展我国技术出口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10 黄飞鸣;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制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于蔚;钱彦敏;;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巫云仙;李震亚;龚秀敏;韩莉;;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5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6 张笑峰;郭菊娥;;SHIBOR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姚晓东;基于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8 张搏;我国货物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石圣东;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国内外利率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秋杰;日美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A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欧阳修顺;基于SHIBOR运行效应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江燕;利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瑞静;日本“产业空心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关茹;国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杜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云杰;日本FTA/EPA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策略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文丹;全球自由贸易形势和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冠儒;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银企关系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先明,熊鹏;我国利率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交叉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2 沈炳熙,李南妮;日本近期的金融重组[J];财贸经济;2001年01期
3 萨奇;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01期
4 陈东琪;宋立;;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和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江春;刘春华;;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7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谢平,袁沁eT;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9 江春,许立成;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5年04期
10 高坚;我国国债市场的回顾和展望[J];金融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静;;我国利率政策改革的目标与意义[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2 顾永东;;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2期
3 李艳;;我国逐渐步入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当前利率政策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4 熊德福 ,师青山;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利率市场化方向[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3年08期
5 吴瑞三;;对利率市场化的思考[J];云南金融;1996年05期
6 王福功;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与应对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9期
7 吴宝国,王俊豪;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J];济南金融;1999年10期
8 雷永健,张含鹏;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南金融;2000年06期
9 ;利率市场化浮出水面[J];党政干部文摘;2000年03期
10 王玮;周湘萍;;利率市场化“施压”商业银行[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士龙;;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分析[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逯新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尹宏祯;;论美国利率政策与人民币利率政策[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6 杨德勇;;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分析[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宇;;巴西退出:一个政策不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从“钉住汇率制度”退出的路径选择和经验教训(八)[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郭爱军;;上海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成因分析及展望[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10 何家平;;试论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率体系[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从战略视角审视利率市场化改革[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记者 刘振冬;央行课题组报告促利率市场化改革[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傅维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俄、匈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莹莹 韩晓东;马骏:应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记者 苗燕 李丹丹 马婧妤;央行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记者 刘诗平 刘琳;周小川:利率市场化改革“十二五”会有明显进展[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记者 闫立良;周小川: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完善八个要素[N];证券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吕巍;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突破指日可待[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王宇 王培伟;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上日程[N];中国信息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曹蓓;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存小分歧 没有时间表[N];证券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奎;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晓晖;当前我国利率政策阻滞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文成;我国房地产价格演化机理及其相关调控政策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安全;中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陆文磊;基准利率传导和管理的金融市场微观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晶;中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江洁;中美利率政策及其宏观效应的比较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史琳;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蒋跃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风险防范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姬亚岚;利率政策理论与中国利率政策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利率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建伟;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舒丽;在负利率效应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磊;“十二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训波;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肖前志;我国利率政策与经济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7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