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美国霸权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展望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American hegemony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s its hegemonic posi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leading reform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TIP,TPP agreement. Emer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the BRICS, are also stepping up financial and trade-related cooperation in an attempt to influence global economic rulemaking and shake off U.S. hegemon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ffo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maintain hegemony and the challenges it has encounter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American hegemony in the short term depends on the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long-term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emerg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the BR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金融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号:10AJL005)的资助
【分类号】:F8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逄爱成;黄凤志;;金融危机与美国霸权战略的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2 李莉莎;;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1期
3 刘重力;杨宏;;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东亚地区FTA战略的影响——基于TPP合作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4 李巍;;金砖机制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J];国际观察;2013年01期
5 崔洪建;;欧美TTIP:由来、目标与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5期
6 章玉贵;;美元体系步入崩溃周期的第二阶段[J];金融经济;2013年01期
7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杨文静;;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3期
8 陈淑梅;全毅;;TPP、RCEP谈判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J];亚太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义;;二十国集团的角色转型与法国戛纳峰会展望[J];国际观察;2011年02期
2 陈吉祥;;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下的中国与印度关系[J];东南亚纵横;2013年06期
3 陈大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江论坛;2013年04期
4 张弛;;权力博弈、制度设计与规范建构——日本加入TPP后中国应对的策略思考[J];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5 王金波;;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6 赵亚南;;基于TPP的亚太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4年03期
7 李巍;张玉环;;奥巴马政府国际贸易战略走向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02期
8 王巍巍;;东亚区域一体化困境扰动因素之比较——一种结构主义新解读[J];东疆学刊;2014年03期
9 肖光恩;杨洋;汪艺;;欧美TTIP谈判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中国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10 胡艺;罗芬;沈铭辉;;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詹才锋;IMF汇率监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杨耕;冷战后国际体系单极主导型权力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付争;对外负债在美国金融霸权维系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晓郛;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金新;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新演化析论[D];吉林大学;2014年
6 赵亚南;基于贸易效应视角的美国TPP发展前景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美元困境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秦华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及中国对策[D];外交学院;2011年
3 王东旭;IMF若干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4 王超;中国视角下美国应对新兴大国的整体战略[D];外交学院;2012年
5 陈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和中国的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吕娟;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7 刘小川;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3年
8 蒋正翔;美国区域间主义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马亚男;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张嘉明;结构建构主义与区域公共产品[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重力;盛玮;;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年01期
2 阮建平;;经济与安全“再平衡”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3 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4 刘华;齐洪;;试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治功能[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刘铁娃;;试论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制度霸权[J];国际论坛;2006年03期
6 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7 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年09期
8 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年03期
9 盛斌;;亚太区域合作的新动向:来自竞争性构想的洞察[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10 盛斌;;美国视角下的亚太区域一体化新战略与中国的对策选择——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珍;日本取代美国霸权的制约因素[J];日本学刊;1991年06期
2 陈永亮;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5期
3 金灿荣;美国霸权遭遇软制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2期
4 张帆;;金融海啸将重创美国霸权[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1期
5 李琮;;关于美国霸权问题论争的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2期
6 陈晨;;霸权的迷思——浅析美国霸权的困境[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8期
7 李秀辉;;美国霸权的资本性解读[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张银海;;论美国跨国公司对美国霸权的作用机制[J];理论界;2012年06期
9 张宝珍;日本取代美国霸权的制约因素[J];世界经济;1991年05期
10 理查德·B.杜波夫;周萍;;美国霸权持久的危险性与其不断衰败的趋势[J];海派经济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厚虎;;美国霸权战略中的软实力要素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汪段泳;;想象中的帝国与帝国的想象——从“帝国电影”中看美国霸权外交的社会民意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高宇辉;安国胜;;单极霸权的忧思——析美元与美国霸权的扩张[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美国霸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彭秋归;力不从心的美国霸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伊拉克乱局祸根在美国霸权政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4 王琳;违背法治理念的制裁凸显美国霸权[N];检察日报;2007年
5 本报专稿 薛雨闻;美国霸权走向衰弱?[N];世界报;2009年
6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军社;美国霸权带不来亚洲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王缉思;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并非予与盾[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媒体评论员 李明波;美国霸权真能再撑100年吗[N];广州日报;2014年
9 记者 王鹏权;构建多元世界 抵制美国霸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美]理查德.B.杜波夫/文 王宏伟/译;美国霸权的衰落[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昊;利益集团政治变迁与美国霸权的转型[D];暨南大学;2007年
2 申耿焕;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松霞;美国霸权与古巴革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超娟;美国经济实力对美国霸权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2 贾琼;美国霸权的基础[D];外交学院;2005年
3 姜延迪;文化霸权: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晓科;二战后美国霸权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3年
5 巴信勇;美国霸权的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尚林霖;文化规范与美国霸权护持[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舸;冷战后美国霸权战略与世界格局走向[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8 郑岩;美国霸权护持新战略与大国关系裂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关婧;美国的文化变迁对其霸权的影响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小磊;试析清教理念对美国霸权外交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220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2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