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资本流动与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ative easing (QE) and capital flows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such as the BOP account and the capital flow statement, which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E and capital flow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quantitative easing. Quantitative easing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apital flows to EMEs, and in turn, capital flows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capital flows are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the global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onflict. Countries should promote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suppress conflict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so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can recover in a more balanced manner to suppress conflicts,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assume greater responsibility for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下经济政策国际合作与冲突及中国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CGJ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及中国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1CGJ009)
【分类号】:F832.6;F82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2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3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4 刘刚;;后危机时代全球货币冲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上海金融;2011年03期
5 韩会师;;量化宽松下的通胀输出——从美国资本外流的视角[J];上海金融;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桂林;;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郝静萍;;我国目前物价上涨原因及金融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3 李石凯;黄剑;;美国金融生态的恶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4 王应贵;;量化宽松、财政赤字与美元资产安全[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5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6 刘刚;;再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基于资本主义内在危机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7 张瑞洁;刘明龙;;浅析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5期
8 刘红超;王路;;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9 赵靖媛;马睿;;货币政策的十字路口:通货膨胀与经济下行风险的取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10 郭洪涛;;大国经济的发展道路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任重;郭洪涛;;大国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清芳;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退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洋;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的比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虞斐;2007-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董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王志鑫;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晶;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8 孙倩;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与中国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苗子清;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继志;;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2 戴金平;张华宁;;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3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4 杜军;;对日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5 丁志杰;价格型资本管制方法的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7 王树同;刘明学;栾雪剑;;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8 王晓雷;;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1期
9 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10 张礼卿;;量化宽松Ⅱ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华臣 ,张宗成;析我国外汇占款对冲策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2 王伟;;三元悖论解析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闾海琪;;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J];调研世界;2010年12期
4 丁芊;;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J];西部金融;2011年08期
5 金俐;;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与货币政策——兼析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异同[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6 杨金梅;;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7 贾嘉琦;曾灿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J];中国外资;2011年22期
8 何德旭;张捷;;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选择:金融加速器视角[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9 张晓军;赵璧;;“量化宽松”政策是损人不利己的“毒药”[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10 范艳丽;;浅谈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丽艳;央行发布报告六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王涛 沈而默;内外双重压力考验货币政策[N];中国信息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罗晟;“中国应继续购买美国国债”[N];东方早报;2008年
4 杨雪婷;央行寻觅货币政策新思路[N];北京商报;2008年
5 长城伟业期货研究所 张芸芸;明年我国或处低通胀环境 央行加息将滞后美国[N];期货日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8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9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10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敏;资本账户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5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佳佳;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9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6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6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