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6 20:08
【摘要】:按照WTO中关于我国金融业开放的相关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将逐渐的全面开放,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国际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现代银行制度对于刚刚开始改革的我国与银行业是多么的重要。实际上,银行业的竞争的核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竞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银行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优化银行治理结构已经成为了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所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都是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发展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开放相对较晚,很多西方很发达的制度在我国都出于摸索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商业银行又带有政府干预色彩,所以我国国有银行又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以及银行绩效差等问题。归结起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治理效率相对低下。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着手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时间并不长,公司治理结构还是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和现状。而且可以给正处在改革中的我国商业银行提供改进和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监管机制的缺失,独立董事人员结构不太合理以及人数比例偏小,管理人员薪酬设计与绩效不对等,银行业普遍的规模效应以及风险偏好,这些问题都造成了不良资产率高的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银行业的竞争力以及经营绩效。本文基于这样背景下,在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下,结合商业银行自身治理的特殊性,建立了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框架。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根据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讨论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意义等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部分讲述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一般理论,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银行经营绩效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紧接分析了一般公司治理理论,在此基础上从一般到特殊,分析了商业银行治理的一些特征,这部分为本文的实证研究中的变量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是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历史与现状,这部分分析归纳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对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问题的实证部分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根据前文综述的理论基础以及商业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假设,结合所选银行的年报数据分别进行研究,建立模型,运用计量软件进行回归,并按照软件回归的结果结合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第四部分是基于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而第五部分基于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与绩效实证的分析。最后一部分综合全文对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图文】: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估计量,随机效应


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检验是基于以下假设:H0:随机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建立随机效应模型)H1:随机效应与解释变量相关(建立随固定效应模型)为了表述方便起见,设定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为 A 表示,A1 表差 OLS 估计量,A2 表示可行 GLS 估计量。Hausman 检验的前提条件是,如果包含随机效应,则它应该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因此,在原假设下,A1 和 A一致估计量,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而且还会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就趋近于 0.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假设随机效应与解释相关的假定下,,A1仍然是具有一致性的估计量,而 A2不再是一致的估计量了的差异应该很大。Hausman 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建立了 Hausman 检验统计量H=(A1-A2)2/s(A1)2-s(A2)2很明显 Hausman 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我们可以利用 Eviews6.0 计量统计软接进行 Hausman 检验。

股权结构,绩效,股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图 4.2 股权结构与绩效实证模型回归结果回归的得到的数据看,各个变量的估计值均能通过 t 检验,也就是说国比例(L1),法人股比例(L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L3)以及前十股比例(L4)对于商业银行的绩效(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验可知,方程的设立是很好的,因为 R2 的值为 1,对他的 F 检验也远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回归的得到的系数来看,只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24351 是正数。这也就是说,前十大股东所持越高商业银行的绩效越好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却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起着相反的作用。从回归的系数可看出。另外国有控股也与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是负向的关系。在这几量中,系数绝对值最大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在我国的银行公司治理中对于股权集中度的治理是重点,这个做好后银行的绩效将提高的很快。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宇荣;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04年12期

2 叶友;任梦杰;;改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促进金融产业改革发展[J];财务与会计;2006年05期

3 冯军;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1年03期

4 周文定;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刘长龙;论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6 李方舟;试论信贷制度的设计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形成[J];金融与经济;1999年12期

7 方松;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游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方明,喻红阳;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意义探讨[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史永红;;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2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5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3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N];金融时报;2002年

7 沈鸿;浅谈建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4年

8 侯明新 刘胜军;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有待加强[N];金融时报;2004年

9 汪雯;商业银行:亟须实施IT审计[N];金融时报;2005年

10 FN记者 韩雪萌;理财业务:开启商业银行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姜美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p

本文编号:265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65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