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13:09
  本文是关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原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现有文献一致认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但从制度角度系统地研究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原因的文献还不多。本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哪些制度安排导致了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缺失?研究目标有:一是把握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的演进及规律;二是弄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现状、强度及其影响;三是弄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机理,并提出创新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思路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为研究起点,在掌握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表现、强度和影响。然后,深入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原因,并提出创新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的政策建议。一、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框架。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明确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服务、农村正规金融服务和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等相关概念内涵和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衡量指标;(2)农村正规金融制度现状、相互关系及演变。对农村政策性、商业性和...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失的制度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织结构

农户贷款,利率变化,加权平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的农户调查,从2007年3季度到2008年4季度,农户每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最高达到11.43%,最低为8.79%。2008年全年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9.24%,较重庆市贷款平均利率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见图5一2),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0%对当前贷款利率表示难以接受。一帝一~农户货凉杯lJ率帆凰以帆钱器以吼印07q压印07革2。阳单20田解20呢求20帕q生图5一 22007年3季度到2008年4季度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变化53.6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改革目标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目标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改革存在多重利益目标,政府既想通过改革实现农村金融效益最大化,又想通过改革巩固既定经济体制和强化自身利益。不同主体的利益日标也是不一致的,如在对银行进行的商业化改革中,国家推进改革是为了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消除历史包袱,降低金融风险:银行的主要目标是商业化改革后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民在改革过程中则希望能够改善自身的金融服务状况,使自身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收入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分析[J]. 高宏霞,史林东.  农村经济. 2011(04)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行绩效、典型经验及改革思路——基于省级分行视角[J]. 李敬.  农业经济问题. 2011(04)
[3]新时期“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 孙立刚,刘河军,刘献良.  农村金融研究. 2011(03)
[4]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考量[J]. 葛永波,王家传,苑壮.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2)
[5]在欠发达农村建立大型金融机构和微型机构对接机制——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J]. 王曙光,王东宾.  农村金融研究. 2010(12)
[6]新形势下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思考——基于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的调查[J]. 温涛.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0)
[7]制度因素、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变化[J]. 刘忠涛.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9)
[8]我国农户融资与农业增长、减贫的实证分析[J]. 李明贤,罗荷花,杨迪航.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5)
[9]试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改革的良性互动[J]. 朱建华,洪必纲.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7)
[10]商业可持续、支农力度与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基于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张兵,曹阳.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6)



本文编号:2995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995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