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49.27
【图文】:
二、三产业)转移。逡逑1、劳动力资源产业间规模变化逡逑从图3-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内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年均逡逑减少3.57%。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多为长三角地区本地人口,随着第二、三产逡逑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农村土地不断减少。农逡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逡逑整,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流向报酬更逡逑高的非农产业。2007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迫逡逑切的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流出数量较大;2007年之后,劳动力的流出速度开逡逑始放缓,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逡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近年来不断攀升
逡逑图3-1长三角区域劳动力资源产业分布规模(单位:万人)逡逑2、长三角资源劳动力结构演变逡逑2000年至今,随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就业结构完成了从“一二逡逑三”向“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的升级。2000—2004年间,三次产业逡逑结构波动较大,从43:30:27调整为35:33:32,200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份额最高,逡逑随后逐年下降,从43.邋04%下降到34.邋97%,四年下降了邋8.邋07%,工业、服务业的逡逑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加速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的流出。2005—2007年,逡逑三次就业结构从33:34:33调整为28:37:35,这段期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逡逑均有小幅上涨,分别上涨了邋3%和2%,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一三”向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利;高向东;;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区域差距[J];党政视野;2015年11期
2 杨胜利;段世江;;转型期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分析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19期
3 杨胜利;高向东;;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兼论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J];人口学刊;2015年05期
4 刘云飞;张小诗;;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方向的思考——基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9年18期
5 杨秀凌;赵秋成;;东北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政策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宋雪飞;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与经济增长[J];开发研究;2000年05期
7 张跃峰,宋彦,杨文道;黑龙江垦区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J];农场经济管理;1996年02期
8 汪玉奇;充分发挥工资引导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J];企业经济;1996年12期
9 胡健,刘家珉;论双重体制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邢连仲;谈市场经济与劳动力资源配置[J];农金纵横;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燕斌;邸妍;黄湘闵;孟续铎;曹佳;俞贺楠;韩巍;段宜敏;;市场决定劳动力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演讲文集[C];2015年
3 王莹;乔杰;;大城市近郊区农村劳动力与农地重心耦合态势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张建高;怎么看“5%”的“高压线”[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齐中熙 贺劲松;我国将采取四条措施把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四点五以下[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李卫国 翟宁;渭城区有了人才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新模式[N];咸阳日报;2005年
4 特约记者 邓金慧 通讯员 郝新乐;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N];洛阳日报;2006年
5 刘英团;为中小企业发展“松绑”值得期待[N];光明日报;2009年
6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徐林;“逆城镇化”并未出现 城市化仍是主旋律[N];中国城市报;2018年
7 记者 艾琳 王忠德;企业最低月工资不能低于300元[N];兰州日报;2006年
8 任丽;辉煌“十一五”[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9 杜海涛邋左静;劳务输转 中介服务[N];酒泉日报;2007年
10 整理 本报记者 张滢;促就业,核心是优化配置劳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艺琼;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及效率评价[D];西南大学;2017年
2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杨胜利;转型期上海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姜照辉;欧洲的劳动力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玉梅;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涵;长三角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张悦;我国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年
3 纪潇;南方林区农户林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曹阳阳;辽宁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与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5 赵冬旭;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蓓;江苏省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刘媛园;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评价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8 王鑫潼;我国劳动力结构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孟楷;辽宁劳动力配置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魏小霞;企业员工频繁流动的一个解决方案[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2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