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理论与证据
发布时间:2020-06-25 15:26
【摘要】:本文从企业商业信贷和货币冲销政策这两个角度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和第二章是引言和文献综述。 第三章论证企业间的商业信贷是传导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紧缩货币政策首先影响国有企业的资金状况。但是,利用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国有企业很容易通过商业信贷将资金压力转移给民营经济,由此传导货币政策。 利用投入产出表信息,我们在第四章中发现本行业集中度的下降和上下游产业集中度的增强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净值的增加,而这种影响在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有很大差异,说明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谈判能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就从微观层面揭示了造成民营企业商业信贷失衡并传导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的第五和第六章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国际收支失衡下中国的货币冲销政策。第五章采用结构型VAR模型,揭示了货币政策的反应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的主要发现包括,针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盈余,央行分别采取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增加经常项目盈余,但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小;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入的正向冲击分别导致CM的下降和上升。在第六章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国经济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便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传导渠道及其效果。我们发现,贸易品生产率冲击可以引起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并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过引入数量调控,短期内货币当局可以在固定汇率制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虽然紧缩政策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过度反弹。 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22.0
本文编号:2729343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武剑;;货币冲销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2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3 岳意定;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4 曾坚;法律的目的性价值与中国陪审制的重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孙华妤;;传统钉住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1998~2005[J];世界经济;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72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2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