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科技资源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整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为适应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潮流,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科技资源的整合的现状,探究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资源整合的研究,对我国企业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走向国际化都有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看,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企业,还没有引起对科技资源稀缺、科技资源有限、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的高度重视,不少部门和企业还在不自觉地走一条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因此,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分析科技资源整合的扩散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根据现有情况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技资源整合过程是指企业对不同类型科技资源进行识别、获取、配置和利用,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对企业科技内外资源、传统资源与新资源、个体资源与组织资源、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等实施有效的整合,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科技资源的使用效能并创造出新的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划分为科技资源构建能力和科技资源利用能力,也可以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整合能力,都充分的说明了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对一个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我们将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划分为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三个维度,有助于对科技资源整合能力研究的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 科技资源整合的扩散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建立在科技资源整合过程基础之上的,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变化的一个中间变量,这个变量的作用过程是非线性的,变量本身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扩散过程中,科技资源整合过程和企业创新绩效会在不同的时间充当主体和客体,他们之间不断的影响,相互渗透和干扰,同时在系统内部运动中体现出强烈的复杂非线性特征。科技资源整合的扩散效应是以类似于水波的物理运动方式在企业的内部进行扩散,并最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科技资源整合的扩散效应正在企业的内部的作用机制呈现出层层递进的作用关系,其作用过程是我们无法看见的,扩散效应作用结果的明显与否是评价扩散效应作用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其作用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使企业的创新绩效能够不断的提高。 在对科技资源整合过程、科技资源整合能力、扩散效应及企业创新绩效进行界定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文献综述成果和案例研究,构建科技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分析要素维度之间的作用关系,揭示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假设。从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和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二者与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并提出假设;从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和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二者与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提出假设;从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三者与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提出假设;从扩散效应角度,分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提出假设;分析了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对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与扩散效应关系的中介作用,并提出假设;分析了扩散效应对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并提出假设;分析了扩散效应对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并提出假设。 结合国内外成熟的度量指标,本文对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扩散效应以及企业创新绩效进行维度度量,设计量表,并进行数据调研和收集。利用软件SPSS13.0和LISREL8.7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2条假设中有15条通过,7条未获得通过。对于通过验证的假设,讨论其意义,对与未通过验证的假设,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企业科技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扩散效应作用的发挥和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讨论。 研究的基本结论,在科技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同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同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扩散效应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同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与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与扩散效应、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与扩散效应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扩散效应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对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同扩散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对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同扩散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起到中介作用,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对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同扩散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对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科技配置与利用同扩散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起到中介作用。扩散效应对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科技人力资源整合能力、科技财物资源整合能力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扩散效应对科技资源识别与获取、科技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起到中介作用。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创新点。 1)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科技资源整合过程、科技资源整合能力、扩散效应和企业创新绩效四者关系的整体模型。本研究创造性的建立了企业创新绩效与科技资源整合过程和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使研究成果更有指导价值。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已经使科技资源整合逐渐成为主要的创新方式,在整体研究模型中,本研究紧跟时代的节拍,把企业创新绩效作为模型研究的一个因变量,使研究成果更有价值。 2)验证了扩散效应在整体模型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用模型来描述了扩散效应的作用机理,使扩散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使研究的路径更加具体,研究的切入点更加细致。同时在模型设计上也突破了以往研究中资源整合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的不足,而是把扩散效应作为企业创新绩效和科技资源整合的中介变量,更加细致的探究了科技资源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具体影响路径,使研究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合理。 3)本研究关注的科技资源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不同于以往的资源整合,“科技”二字使本研究更具有时代的特点。本研究立足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基础,以吉林省汽车行业等相关企业为实证,通过对影响要素相关关系的研究,得出了极具价值的研究结论,为今后企业科技资源整合实证定性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3.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付民,邹珊刚;区域创新环境及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7期
2 吕淑丽;;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07年05期
3 张永胜;刘新梅;王海珍;;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2期
4 窦红宾;;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年03期
5 朱晓莉;;苏浙沪皖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6 李霞;宋维维;郭要梅;谢笋梅;;领先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年04期
7 石晓梅,胡珑瑛;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8 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1期
9 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1期
10 杨lm华;高旺盛;吴海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平;单海燕;;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灰生成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常涛;杨榴晶;;促进创新绩效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彭新敏;吴丽娟;王琳;;权变视角下企业网络位置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炎;周娟;;企业合作网络中关系强度和结构对等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半导体战略联盟网络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邵云飞;李巍;;全员创新中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黄海艳;李乾文;;研发团队的人际信任、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吴枫韵;陈国宏;蔡猷花;;产业集群网络、知识整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炎;刘忠师;;联盟中企业位置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化学药品行业联盟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宇洪 实习生 王秀英;我州科技资源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N];凉山日报(汉);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波;构建长效机制 创新绩效管理[N];广西日报;2011年
3 记者 林亚茗 通讯员 粤科宣;粤企创新绩效 全国名列前茅[N];南方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曹树华 颜俊杰;滨海创新绩效数第一[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通讯员 冯婷婷 本报记者 晏燕;北京模式:国家科技资源整合的破冰之旅[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缪琴;加强科技资源整合 推进资源开放、互动和共享[N];成都日报;2009年
7 邓颖;兰尖铁矿创新绩效考核机制[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陈建章;宁波入选五十强[N];宁波日报;2008年
9 青海销售公司;创新绩效管理[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冯国梧;做好科技资源整合这篇文章[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远;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周希炯;知识管理中知识转换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郭波;面向产品方案设计的个体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赵淳宇;市场影响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群祥;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心智模式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杨秀芬;产学合作推动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陶颜;金融服务模块化创新:过程机理与创新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吴月瑞;企业合法化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万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员工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智;河北省科技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江慧芳;零售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李建邦;产学研合作效果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关系[D];山西大学;2010年
4 赵斌强;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敏敏;组织学习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6 余志杨;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服务性中介机构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7 郑林英;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凯广;知识共享、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门亚珍;创新团队中信任、冲突对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6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6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