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
发布时间:2021-01-01 07:17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阐释了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考察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空间分异格局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省流动比例大的城市治理效率更低,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成渝、山东半岛、中原等城市群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可能性强于以跨省流动为主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就近市民化将成为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导模式。政府力量会从提升和抑制两个方面同时影响流动人口市民化效率,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同时强化这种提升和抑制作用。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为代表的制度创新效果暂未显现,在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日趋连绵化的趋势下,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治理和制度创新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市民化政策变迁
3 研究数据与方法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4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评估与空间分异格局
4.1 指标选取
4.2 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
4.3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空间差异性
4.3.1 城市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居环境良好的中部地区总体好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4.3.2 以省内流动为主的城市治理效率好于以跨省流动为主的城市治理效率,就近市民化将成为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导模式
5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5.1 模型自变量选取与具体操作化
5.2 模型回归结果及其解释
5.2.1 政府力量的影响及其解释
5.2.2 市场力量的影响及其解释
6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2951170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市民化政策变迁
3 研究数据与方法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4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评估与空间分异格局
4.1 指标选取
4.2 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
4.3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空间差异性
4.3.1 城市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居环境良好的中部地区总体好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4.3.2 以省内流动为主的城市治理效率好于以跨省流动为主的城市治理效率,就近市民化将成为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导模式
5 市民化治理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5.1 模型自变量选取与具体操作化
5.2 模型回归结果及其解释
5.2.1 政府力量的影响及其解释
5.2.2 市场力量的影响及其解释
6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2951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5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