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04:40
目前对于正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一方面,外需锐减使得扩大内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彰显迫切。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对高投资的过分依赖所积累的国内过剩产能,后经济危机时代只能更多的依靠国内居民消费来消除,因此,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释放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劲后盾。另一方面,国内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剧增。此时面对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迅猛等多重问题交织的复杂性,政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采用逆经济周期抑或选择顺经济周期的财政调控政策,以及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是就此淡出抑或继续这些都是需要格外慎重的问题?我国居民消费“启而不动”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消费领域中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理论界针对财政政策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存在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两种不同流派的争论。依据新古典理论,政府增支或减税并不一定如凯恩斯主义预期增加居民消费,即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抑或挤入效应之争。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发现,按照传统凯恩斯主义一味实施扩张性刺激政策并不总是有效,有...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l居民消费正外部性的作用机理
如果居民消费行为存在负外部性,此时居民边际私人成本(MPc)小于边际社会成本(MSc),但边际私人收益(MPE)与边际社会收益(MSE)相等,并且居民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曲线(MPE)与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E)都与需求曲线一致,具体参照图2一2。根据图2一2可知,居民消费的边际收益曲线(ME)分别与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Pc)和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sc)相较于均衡点E。和E,。这说明从这个社会来看,帕累托最优均衡处于E,,在既定价格水平下的最优消费数量为Q,。尽管此时存在负外部性,但由于个人或家庭是按照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的原则进行消费决策,即负外部性问题不在其考虑范畴,消费者认为他的最优选择应该是均衡点E。而非整个社会的最优均衡点E!,其最优消费数量相应位Q。。这也说明消费仅实现了局部均衡
9899 00Oj 0203040506 070809一一实I;.J‘GO尸」种民价几一~一则”女办图3一 1.1998一2009年财政赤字率和实际GDP增长率3.2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在凯恩斯理论中,财政紧缩被认为降低总需求,作为其结果,产出将会减少。总需求和财政紧缩冲击的负相关系数大于1,即财政平衡的改善将导致总需求数倍的减少。这里不仅包括公共支出自身的减少,还包括私人消费需求的减少。其中,私人消费的减少源自家庭和企业总收入流的下降,尤其是对于按照固定比例将收入的增加部分用于消费的家庭。此时如果有人或许会根据凯恩斯效应而推导出非凯恩斯效应的一般定义:即如果财政平衡的改善导致总需求和产出的增加,财政平衡的改善被认为产生了非凯恩斯效应。显然这种划分凯恩斯效应和非凯恩斯效应的方法是不精确的。西方理论界将经济增长是由财政紧缩与私人部门需求的增加所推动的,也就说是由企业和家庭而非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经济增长效应称之为所谓的非凯恩斯效应①。因为即使利用教科书中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也能很容易推导出,财政紧缩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也会增加总需求。原因是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都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 储德银,黄文正. 经济学动态. 2010(10)
[2]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与问题——以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为视角[J]. 张车伟,张士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5)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J]. 王军. 财政研究. 2010(08)
[4]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元笃. 财政研究. 2010(08)
[5]根治高房价应开征累进个人房产税[J]. 高廷民. 中国发展观察. 2010(07)
[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 陈静怡.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2)
[7]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J]. 吴栋,周鹏. 当代经济研究. 2010(06)
[8]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政策导向刍议[J]. 蔡秀玲,邓春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9]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J]. 苑小丰,范辉.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6)
[10]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私人消费影响的动态分析——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支出结构需要调整的经验证据[J]. 李春琦,唐哲一. 财经研究.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 王立勇.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 田晓晨.天津财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7697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l居民消费正外部性的作用机理
如果居民消费行为存在负外部性,此时居民边际私人成本(MPc)小于边际社会成本(MSc),但边际私人收益(MPE)与边际社会收益(MSE)相等,并且居民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曲线(MPE)与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E)都与需求曲线一致,具体参照图2一2。根据图2一2可知,居民消费的边际收益曲线(ME)分别与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Pc)和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sc)相较于均衡点E。和E,。这说明从这个社会来看,帕累托最优均衡处于E,,在既定价格水平下的最优消费数量为Q,。尽管此时存在负外部性,但由于个人或家庭是按照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的原则进行消费决策,即负外部性问题不在其考虑范畴,消费者认为他的最优选择应该是均衡点E。而非整个社会的最优均衡点E!,其最优消费数量相应位Q。。这也说明消费仅实现了局部均衡
9899 00Oj 0203040506 070809一一实I;.J‘GO尸」种民价几一~一则”女办图3一 1.1998一2009年财政赤字率和实际GDP增长率3.2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在凯恩斯理论中,财政紧缩被认为降低总需求,作为其结果,产出将会减少。总需求和财政紧缩冲击的负相关系数大于1,即财政平衡的改善将导致总需求数倍的减少。这里不仅包括公共支出自身的减少,还包括私人消费需求的减少。其中,私人消费的减少源自家庭和企业总收入流的下降,尤其是对于按照固定比例将收入的增加部分用于消费的家庭。此时如果有人或许会根据凯恩斯效应而推导出非凯恩斯效应的一般定义:即如果财政平衡的改善导致总需求和产出的增加,财政平衡的改善被认为产生了非凯恩斯效应。显然这种划分凯恩斯效应和非凯恩斯效应的方法是不精确的。西方理论界将经济增长是由财政紧缩与私人部门需求的增加所推动的,也就说是由企业和家庭而非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经济增长效应称之为所谓的非凯恩斯效应①。因为即使利用教科书中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也能很容易推导出,财政紧缩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也会增加总需求。原因是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都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 储德银,黄文正. 经济学动态. 2010(10)
[2]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与问题——以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为视角[J]. 张车伟,张士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5)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J]. 王军. 财政研究. 2010(08)
[4]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元笃. 财政研究. 2010(08)
[5]根治高房价应开征累进个人房产税[J]. 高廷民. 中国发展观察. 2010(07)
[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 陈静怡.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2)
[7]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J]. 吴栋,周鹏. 当代经济研究. 2010(06)
[8]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政策导向刍议[J]. 蔡秀玲,邓春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9]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J]. 苑小丰,范辉.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6)
[10]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私人消费影响的动态分析——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支出结构需要调整的经验证据[J]. 李春琦,唐哲一. 财经研究.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 王立勇.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 田晓晨.天津财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7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7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