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00:1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正在急速瓦解,与此同时,现代的农村经济与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难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的农地抛荒、闲置浪费现象日益凸显;而在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侵占耕地更加严重。这既造成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也加大了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成本。问题的症结所在:伴随着农民职业分化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动愈发频繁,而我们尚未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民退出机制。由于农民退出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农民在社会流动中选择永久地退出农村和农地的比率极低,而“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土”依然成为我国农民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从长远来看,这种“退而不出”的人口流动模式加剧了经济结构二元化,严重制约了农民市民化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基于现实观察与文献研究,本文认为,农民“退而不出”已经成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此,当务之急,我们亟待建立一种健全的农民退出机制。而设计有效、健全的农民退出机制,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和意愿。农民退出农...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文献评述
2.1 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
2.1.2 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2 国内关于农民市民化研究
2.2.1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目标
2.2.2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障碍
2.2.3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2.2.4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政策
2.3 关于农民退出机制的研究
2.4 研究动态评述
3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农民
3.1.2 土地承包经营权
3.1.3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
3.1.4 退出机制
3.1.5 农民退出机制
3.2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3.2.1 理论基础
3.2.2 现实依据
3.3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与困境
4.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分析
4.1.1 农村人口退出的基本特征
4.1.2 农民退出的发展趋势
4.2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面临的困境分析
4.2.1 缺乏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
4.2.2 缺乏有效的退地激励机制
4.2.3 城市低承载力弱化农民退地的动力
4.3 农民退出的实践与启示
4.3.1 成都从“双放弃”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
4.3.2 重庆从“土地换户口”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
4.3.3 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模式
4.3.4 南海市“土地入股”模式
4.3.5 农民退出实践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农民工城镇融入状况与退地意愿调查研究
5.1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样本的基本特征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主要内容
5.1.2 样本的基本特征
5.2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分析
5.2.1 关于农民工城镇融入问题的研究进展
5.2.2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调查
5.2.3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分析
5.2.4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3 农民工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调查分析
5.3.1 农民工承包地及房屋处置问题
5.3.2 农民工承包地退出意愿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1 基于农户模型的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理论分析
6.1.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发展回顾
6.1.2 国内关于农民经济行为研究现状
6.1.3 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分析
6.2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2.1 变量的选择
6.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3 模型的选择
6.2.4 变量的定义
6.2.5 实证分析
6.2.6 结果与讨论
6.2.7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6.3 本章小结
7 构建畅通的农民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
7.1 构建农民退出机制的总体原则
7.2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
7.2.1 基本思路
7.2.2 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
7.2.3 建立农地流转利益补偿机制
7.3 加快体制创新,统筹现代农业发展
7.3.1 发展农地金融,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
7.3.2 创新农地经营制度,促进农地集约利用
7.3.3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留守农民的收入水平
7.4 优化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7.4.1 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实现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
7.4.2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J]. 郑兴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城镇化进程亟须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J]. 李珂,柳娥. 理论前沿. 2009(23)
[3]农地金融: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农地流转的思考[J]. 郑兴明. 理论探索. 2009(06)
[4]农民群体分化与农民工市民化[J]. 田珍. 宁夏社会科学. 2009(05)
[5]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农民市民化研究[J]. 陈书卿,刁承泰,常丹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05)
[6]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 王春光. 学习与探索. 2009(05)
[7]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思考——统筹城乡发展的另一视角[J]. 杨建光. 天府新论. 2009(03)
[8]完善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建议[J]. 赵化楠. 现代商业. 2009(06)
[9]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 《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金三林,秦中春,李青. 改革. 2009(02)
[10]论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困境[J]. 胡艳辉. 湖湘论坛. 2009(01)
博士论文
[1]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 葛晓巍.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9514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文献评述
2.1 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
2.1.2 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2 国内关于农民市民化研究
2.2.1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目标
2.2.2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障碍
2.2.3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2.2.4 关于农民市民化的政策
2.3 关于农民退出机制的研究
2.4 研究动态评述
3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农民
3.1.2 土地承包经营权
3.1.3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
3.1.4 退出机制
3.1.5 农民退出机制
3.2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3.2.1 理论基础
3.2.2 现实依据
3.3 农民退出机制的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与困境
4.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退出的现状分析
4.1.1 农村人口退出的基本特征
4.1.2 农民退出的发展趋势
4.2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面临的困境分析
4.2.1 缺乏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
4.2.2 缺乏有效的退地激励机制
4.2.3 城市低承载力弱化农民退地的动力
4.3 农民退出的实践与启示
4.3.1 成都从“双放弃”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
4.3.2 重庆从“土地换户口”到“带着土地进城”的城镇化实践
4.3.3 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模式
4.3.4 南海市“土地入股”模式
4.3.5 农民退出实践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农民工城镇融入状况与退地意愿调查研究
5.1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样本的基本特征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主要内容
5.1.2 样本的基本特征
5.2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分析
5.2.1 关于农民工城镇融入问题的研究进展
5.2.2 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调查
5.2.3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分析
5.2.4 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3 农民工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调查分析
5.3.1 农民工承包地及房屋处置问题
5.3.2 农民工承包地退出意愿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1 基于农户模型的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理论分析
6.1.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发展回顾
6.1.2 国内关于农民经济行为研究现状
6.1.3 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行为分析
6.2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2.1 变量的选择
6.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3 模型的选择
6.2.4 变量的定义
6.2.5 实证分析
6.2.6 结果与讨论
6.2.7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6.3 本章小结
7 构建畅通的农民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
7.1 构建农民退出机制的总体原则
7.2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
7.2.1 基本思路
7.2.2 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
7.2.3 建立农地流转利益补偿机制
7.3 加快体制创新,统筹现代农业发展
7.3.1 发展农地金融,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
7.3.2 创新农地经营制度,促进农地集约利用
7.3.3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留守农民的收入水平
7.4 优化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7.4.1 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实现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
7.4.2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J]. 郑兴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城镇化进程亟须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J]. 李珂,柳娥. 理论前沿. 2009(23)
[3]农地金融: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农地流转的思考[J]. 郑兴明. 理论探索. 2009(06)
[4]农民群体分化与农民工市民化[J]. 田珍. 宁夏社会科学. 2009(05)
[5]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农民市民化研究[J]. 陈书卿,刁承泰,常丹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05)
[6]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 王春光. 学习与探索. 2009(05)
[7]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思考——统筹城乡发展的另一视角[J]. 杨建光. 天府新论. 2009(03)
[8]完善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建议[J]. 赵化楠. 现代商业. 2009(06)
[9]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 《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金三林,秦中春,李青. 改革. 2009(02)
[10]论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困境[J]. 胡艳辉. 湖湘论坛. 2009(01)
博士论文
[1]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 葛晓巍.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9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1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