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3:42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占全球总量的六分之一,并且排名世界第一。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控制,这种超越环境容量和生物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从长远角度而言是难以为继的,如何以有限的生态承载力支持快速增长的经济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生态足迹法是基于生物的物理情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的一种典型方法。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自然环境压力程度的描述指标,体现了生态压力的状况,也反应了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中各类资源的占用。这种生态占用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影响,是否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之一。其二分析了在地理区位的影响下哪些因素对生态足迹的增加或减少影响显著。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对长江经济带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首先,收集了长江经济带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四个年度的截面数据,运用协整模型对2017年的缺失数据进行了估计...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莫兰散点图
2014 年 2017 年耕地 林地 牧草地 水域化石能源建设用地耕地 林地 牧草地 水域化石能源建设用地上海 0.2725 0.0028 0.0176 0.4044 0.2225 0.0299 0.2527 0.0007 0.0060 0.4133 0.1827 0.0196江苏 1.3231 0.4934 0.0345 2.1683 0.2087 0.0121 1.2714 0.5305 0.0350 2.1998 0.2196 0.0135浙江 0.9190 0.7633 0.0164 3.3855 0.1669 0.0109 0.6701 0.5275 0.0168 3.6550 0.1646 0.0114安徽 1.7469 2.1529 0.1053 1.2077 0.1285 0.0073 1.6933 1.9596 0.1059 1.2861 0.1296 0.0078江西 1.9319 1.6061 0.0588 1.8130 0.0917 0.0060 1.9021 1.3509 0.0655 1.9987 0.0977 0.0069湖北 2.1391 1.1834 0.0922 2.3916 0.1224 0.0088 2.0927 0.8944 0.1026 2.7034 0.1207 0.0089湖南 2.2361 1.9297 0.0801 1.1823 0.0940 0.0054 2.2310 1.0937 0.0880 1.3355 0.0947 0.0055重庆 1.8146 0.2775 0.0677 0.4381 0.1011 0.0077 1.7667 0.4938 0.0814 0.5632 0.1041 0.0096四川 2.1879 0.7967 0.1410 0.5256 0.0894 0.0061 2.1107 0.6674 0.1555 0.5947 0.0803 0.0074贵州 1.5595 1.4039 0.0945 0.1611 0.1736 0.0081 1.5115 1.2616 0.1179 0.2757 0.1735 0.0097云南 2.0237 2.4945 0.1935 0.3504 0.1524 0.0042 2.0478 2.2356 0.2073 0.5270 0.0897 0.00533.3.6 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1. 生物资源人均足迹
图 3.2 2011 年长江经济带生物资源人均足迹如图 3.2、表 3.14 所示,2011 年与 2008 年相比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不大,各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倒数 3 名的地区没有发生变化,耕地、牧草地以及水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前三名的地区仅排名略有变动。林地人均生态足迹前 3 名的地区变化为:云南、湖南、安徽。安徽省替换江西省进入林地占用前列,但长江上、中、下游的整体布局没有发生变化。在耕地、牧草地和水域这三类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上 11 个省、市全部有所增加,林地的生态足迹情况中除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和四川共 5 个省、市外均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在 2008 年-2011 年间长江经济带地区对于生物资源的消费呈现扩张姿态,生态足迹的上升意味着占用更多的生态资源进行生产生活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省域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 钟昌宝,朱占会.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长江经济带能源生态足迹空间效应分析——基于区域分工视角[J]. 周倩,余兴厚,李文华,汪亚美.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3]江苏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J]. 李岩,王珂,刘巍,李燕坤,王时军,张大红. 生态学报. 2019(01)
[4]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J]. 金昌盛,邓仁健,刘俞希,任伯帜,肖化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4)
[5]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和影响因素研究[J]. 柳思维,周洪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生态足迹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王昕宇,黄海峰,迟远英. 农村经济. 2018(02)
[7]天津城市空间扩展中生态足迹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 白雪. 山西建筑. 2018(06)
[8]基于生态足迹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熊兴,储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9]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 王瑞,刘云. 宜宾学院学报. 2017(11)
[10]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朱新玲,黎鹏,甘丽华,蔡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博士论文
[1]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 郭国强.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韩召迎.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 鲁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 马涛.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方法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D]. 周宁.重庆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城镇化对房价影响分析[D]. 杜小薇.重庆工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8993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莫兰散点图
2014 年 2017 年耕地 林地 牧草地 水域化石能源建设用地耕地 林地 牧草地 水域化石能源建设用地上海 0.2725 0.0028 0.0176 0.4044 0.2225 0.0299 0.2527 0.0007 0.0060 0.4133 0.1827 0.0196江苏 1.3231 0.4934 0.0345 2.1683 0.2087 0.0121 1.2714 0.5305 0.0350 2.1998 0.2196 0.0135浙江 0.9190 0.7633 0.0164 3.3855 0.1669 0.0109 0.6701 0.5275 0.0168 3.6550 0.1646 0.0114安徽 1.7469 2.1529 0.1053 1.2077 0.1285 0.0073 1.6933 1.9596 0.1059 1.2861 0.1296 0.0078江西 1.9319 1.6061 0.0588 1.8130 0.0917 0.0060 1.9021 1.3509 0.0655 1.9987 0.0977 0.0069湖北 2.1391 1.1834 0.0922 2.3916 0.1224 0.0088 2.0927 0.8944 0.1026 2.7034 0.1207 0.0089湖南 2.2361 1.9297 0.0801 1.1823 0.0940 0.0054 2.2310 1.0937 0.0880 1.3355 0.0947 0.0055重庆 1.8146 0.2775 0.0677 0.4381 0.1011 0.0077 1.7667 0.4938 0.0814 0.5632 0.1041 0.0096四川 2.1879 0.7967 0.1410 0.5256 0.0894 0.0061 2.1107 0.6674 0.1555 0.5947 0.0803 0.0074贵州 1.5595 1.4039 0.0945 0.1611 0.1736 0.0081 1.5115 1.2616 0.1179 0.2757 0.1735 0.0097云南 2.0237 2.4945 0.1935 0.3504 0.1524 0.0042 2.0478 2.2356 0.2073 0.5270 0.0897 0.00533.3.6 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1. 生物资源人均足迹
图 3.2 2011 年长江经济带生物资源人均足迹如图 3.2、表 3.14 所示,2011 年与 2008 年相比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不大,各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倒数 3 名的地区没有发生变化,耕地、牧草地以及水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前三名的地区仅排名略有变动。林地人均生态足迹前 3 名的地区变化为:云南、湖南、安徽。安徽省替换江西省进入林地占用前列,但长江上、中、下游的整体布局没有发生变化。在耕地、牧草地和水域这三类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上 11 个省、市全部有所增加,林地的生态足迹情况中除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和四川共 5 个省、市外均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在 2008 年-2011 年间长江经济带地区对于生物资源的消费呈现扩张姿态,生态足迹的上升意味着占用更多的生态资源进行生产生活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省域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 钟昌宝,朱占会.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长江经济带能源生态足迹空间效应分析——基于区域分工视角[J]. 周倩,余兴厚,李文华,汪亚美.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3]江苏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J]. 李岩,王珂,刘巍,李燕坤,王时军,张大红. 生态学报. 2019(01)
[4]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J]. 金昌盛,邓仁健,刘俞希,任伯帜,肖化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4)
[5]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和影响因素研究[J]. 柳思维,周洪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生态足迹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王昕宇,黄海峰,迟远英. 农村经济. 2018(02)
[7]天津城市空间扩展中生态足迹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 白雪. 山西建筑. 2018(06)
[8]基于生态足迹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熊兴,储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9]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 王瑞,刘云. 宜宾学院学报. 2017(11)
[10]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朱新玲,黎鹏,甘丽华,蔡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博士论文
[1]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 郭国强.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韩召迎.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 鲁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 马涛.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方法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D]. 周宁.重庆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城镇化对房价影响分析[D]. 杜小薇.重庆工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2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