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7 21:06
【摘要】:城投债,是地方政府部门及机构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多服务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公益性项目。城投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产生,并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完善的特殊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工具,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城投债所募集的资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在基建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随着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城债违约时有发生。例如:2016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多起实质性违约,山东山水、保定天威、广西有色、亚邦集团、云峰集团和淄博宏达等相继发生违约,引起了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同时,目前城投债市场一般仍然认为地方政府会为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提供“隐性担保”。然而,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甄别,在此范围外的城投债政府将不负有偿还责任,并规定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因此,及时了解城投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新形势下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情况,宏观上可以推进城投债市场健康发展,微观上,可以为投资者理性看待城投债券风险,避免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减少投资损失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论文从信用利差的角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影响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试图为控制城投债信用风险和把握城投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本论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布之后,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间新发城投企业债的横截面数据,将宏观因素、地方财政因素以及平台公司和债券本身因素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分析对信用利差因变量的影响。考虑到债券评级是当下市场中发行人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一个因素,同时为了研究不同信用评级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有何区别,本文分别采用了低信用评级和高信用评级两组城投债数据进行分析,低信用评级为AA的企业债券,高信用评级包括评级为AA+和AAA的企业债券。这是与现有研究有所不同的地方。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因素和宏观因素比财务因素对城投债信用利差影响更加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因素对高低评级城投债都有显著的影响,而财务因素只对高评级城投债有影响。在指标分析中,地方政府因素中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和平台公司行政级别影响较显著;财务因素中净资产收益率对高评级城投债影响较显著;宏观因素中货币供给量和上证债券指数对高低评级债券都有显著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城投债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薄弱,高估政府提供的隐性担保。(2)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际更像“融资工具”。(3)货币供给量增速和上证债券指数与高低评级的城投债利差都有显著负相关。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出了全文研究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莉;陈诗一;;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违约与利率决定[J];金融研究;2015年09期

2 于静霞;周林;;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J];财政研究;2015年05期

3 刘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集成评价研究——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开发区融资平台的调研[J];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4 同生辉;黄张凯;;我国城投债券发行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4年06期

5 齐天翔;葛鹤军;蒙震;;基于信用利差的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分析[J];投资研究;2012年01期

6 戴国强;孙新宝;;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宏观决定因素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7 赵银寅;田存志;;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34期

8 倪泽强;;我国市政债券发债主体资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11期

9 田明;伍舟宏;陈启宏;;中国企业债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4期

10 张燃;;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一个宏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鹏飞;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陈杰;运用市政债券融资规避我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7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367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