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3:49
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对市场影响巨大且深远。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了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变化的逻辑、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对于金融市场政策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对象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即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作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狭义宏观经济流动性。研究内容包括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的逻辑框架构建、各影响因素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市场变化新趋势分析等。本文研究认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外汇占款、政府存款、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发行等。其中,存款准备金平均考核法的变革、外汇占款趋势性增长的结束、国库现金制度发展和公开市场创新工具使用等是关键点。在当今全球经济金融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流动性传导、私人部门资金占比提升、同时金融同业业务发展迅速、电子支付技术发展和普及等新趋势,这些趋势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面临新挑战。本文建议,中央银行应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加强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管控的主动性,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金融机构行为研究、新经济的学习与接纳、以及精细化的货币工具操作等方面进行...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和分析思路
第三节 流动性有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一、流动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中关于流动性的定义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现状
第二章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框架构建
第一节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逻辑
一、宏观流动性传导路径
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需求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给
第二节 基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因素推导
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况及重要科目
二、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因素推导
第三节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度量和分解
一、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均衡与商业银行准备金
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数量五因素模型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历史变迁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三、存款准备金平均考核法的变革
第二节 外汇占款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占款形成及历史回顾
二、外汇占款对流动性的影响
三、外汇占款变化趋势
第三节 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中央国库制度与财政收支
二、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三、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趋势
第四节 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公开市场操作历史沿革
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主要工具
三、公开市场操作与银行间流动性
四、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趋势
第五节 其他影响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对流动性管理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流动性传导
第二节 私人部门资金占比提升与同业业务发展
第三节 电子支付日益增加
第四节 新趋势对我国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分析
一、新趋势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二、加强金融机构行为研究
三、加强新经济的学习和接纳
四、实施更加精细化的货币工具操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性“紧平衡”与货币政策操作——对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的思考[J]. 梁斯. 南方金融. 2017(09)
[2]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 刘罡,杨坚争. 电子商务. 2017(02)
[3]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阶段性变化分析[J]. 尹继志. 上海金融. 2015(09)
[4]货币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2003—2011年的数据分析[J]. 陆前进,朱丽娜.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05)
[5]财政收支与货币政策操作[J]. 董化杰,王毅. 中国金融. 2011(12)
[6]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的规范研究[J]. 杜荣耀,胡海鸥. 上海金融. 2009(12)
[7]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关系的分析[J].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6)
[8]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 孙国峰. 经济研究. 2001(02)
硕士论文
[1]我国外汇占款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研究[D]. 段玲瑶.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 王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350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和分析思路
第三节 流动性有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一、流动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中关于流动性的定义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现状
第二章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框架构建
第一节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研究逻辑
一、宏观流动性传导路径
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需求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供给
第二节 基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因素推导
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况及重要科目
二、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因素推导
第三节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度量和分解
一、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均衡与商业银行准备金
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数量五因素模型
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历史变迁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三、存款准备金平均考核法的变革
第二节 外汇占款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占款形成及历史回顾
二、外汇占款对流动性的影响
三、外汇占款变化趋势
第三节 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中央国库制度与财政收支
二、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三、财政收支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趋势
第四节 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公开市场操作历史沿革
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主要工具
三、公开市场操作与银行间流动性
四、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趋势
第五节 其他影响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对流动性管理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流动性传导
第二节 私人部门资金占比提升与同业业务发展
第三节 电子支付日益增加
第四节 新趋势对我国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分析
一、新趋势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二、加强金融机构行为研究
三、加强新经济的学习和接纳
四、实施更加精细化的货币工具操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性“紧平衡”与货币政策操作——对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的思考[J]. 梁斯. 南方金融. 2017(09)
[2]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 刘罡,杨坚争. 电子商务. 2017(02)
[3]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阶段性变化分析[J]. 尹继志. 上海金融. 2015(09)
[4]货币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2003—2011年的数据分析[J]. 陆前进,朱丽娜.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05)
[5]财政收支与货币政策操作[J]. 董化杰,王毅. 中国金融. 2011(12)
[6]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的规范研究[J]. 杜荣耀,胡海鸥. 上海金融. 2009(12)
[7]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关系的分析[J].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6)
[8]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 孙国峰. 经济研究. 2001(02)
硕士论文
[1]我国外汇占款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研究[D]. 段玲瑶.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 王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3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17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