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5 22:45
金融业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部门之一。金融业对外要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对内需要消除或减缓气候风险给其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对内、对外两方面统筹安排,是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我国亟需健全国内金融体制机制来提高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法律、机制、体系、标准等主要方面的多重障碍。为消除这些障碍,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提升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能力,从信息披露、评估评级、投资和教育四个维度完善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体系,以《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支持目录》为基准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同时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探索建立气候"外部性"内生化机制。
【文章来源】:南方金融.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一)概念辨析
(二)内涵界定
二、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
(一)气候资金供给
1.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支持政策
2.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低碳领域投资
第一,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证券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三,保险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气候风险管理
1.加入国际倡议或组织
2.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三、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顶层设计,金融监管部门整体性部署与安排有待完善
(二) ESG体系发展滞后,限制了金融机构提升低碳投资能力和气候风险管理水平
(三)缺少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目录,阻碍了金融产品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
(四)“外部性”内生化机制不健全,降低了金融机构低碳投资和风险防范的积极性
四、提升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能力
(二)完善ESG体系,大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践行ESG原则
(三)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支持目录》,以此为基准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四)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探索建立气候“外部性”内生化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 徐忠,郭濂,冯殷诺. 南方金融. 2018(10)
[2]纵深发展绿色金融[J]. 饶淑玲,陈迎,马骏. 中国金融. 2018(18)
[3]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述评[J]. 巴曙松,杨春波,姚舜达. 金融发展研究. 2018(06)
[4]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基于绿色转型视角[J]. 王凤荣,王康仕. 理论学刊. 2018(03)
[5]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J]. 詹小颖. 南方金融. 2017(12)
[6]绿色金融能否应对气候变化?[J]. 路易斯·阿瓦祖佩雷拉·达席尔瓦,陈曦. 金融市场研究. 2017(10)
[7]绿色金融盈利性与公益性关系分析[J]. 李晓西. 金融论坛. 2017(05)
[8]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前景[J]. 马骏.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6)
[9]中国的绿色金融之路[J]. 殷剑峰,王增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6)
[10]关于气候金融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 吴恩涛,马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6)
本文编号:3537278
【文章来源】:南方金融.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一)概念辨析
(二)内涵界定
二、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
(一)气候资金供给
1.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支持政策
2.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低碳领域投资
第一,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证券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三,保险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气候风险管理
1.加入国际倡议或组织
2.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三、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顶层设计,金融监管部门整体性部署与安排有待完善
(二) ESG体系发展滞后,限制了金融机构提升低碳投资能力和气候风险管理水平
(三)缺少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目录,阻碍了金融产品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
(四)“外部性”内生化机制不健全,降低了金融机构低碳投资和风险防范的积极性
四、提升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能力
(二)完善ESG体系,大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践行ESG原则
(三)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支持目录》,以此为基准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四)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探索建立气候“外部性”内生化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 徐忠,郭濂,冯殷诺. 南方金融. 2018(10)
[2]纵深发展绿色金融[J]. 饶淑玲,陈迎,马骏. 中国金融. 2018(18)
[3]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述评[J]. 巴曙松,杨春波,姚舜达. 金融发展研究. 2018(06)
[4]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基于绿色转型视角[J]. 王凤荣,王康仕. 理论学刊. 2018(03)
[5]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J]. 詹小颖. 南方金融. 2017(12)
[6]绿色金融能否应对气候变化?[J]. 路易斯·阿瓦祖佩雷拉·达席尔瓦,陈曦. 金融市场研究. 2017(10)
[7]绿色金融盈利性与公益性关系分析[J]. 李晓西. 金融论坛. 2017(05)
[8]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前景[J]. 马骏.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6)
[9]中国的绿色金融之路[J]. 殷剑峰,王增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6)
[10]关于气候金融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 吴恩涛,马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6)
本文编号:3537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53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