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深埋洞室开挖瞬态卸荷诱发振动的衰减规律

发布时间:2017-10-19 23:08

  本文关键词:深埋洞室开挖瞬态卸荷诱发振动的衰减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爆破开挖 瞬态卸荷 诱发振动 应变能 衰减公式


【摘要】:深埋洞室爆破开挖过程中围岩初始地应力的瞬态卸荷会诱发振动。针对圆形隧洞开挖,分析了地应力瞬态卸荷过程中围岩应变能、动能、径向应力做功3者之间的平衡机制,并采用量纲分析,建立了基于开挖岩体应变能的瞬态卸荷诱发振动衰减公式。结合锦屏二级引水隧洞和瀑布沟地下主厂房爆破开挖实例,开展了瞬态卸荷诱发振动的识别分离,并分析了诱发振动的衰减规律。研究表明:地应力瞬态卸荷诱发振动的峰值与被开挖岩体应变能密度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且开挖卸荷体积越大,诱发振动越强烈;与Lu-Hustrulid衰减公式相比,新衰减公式应用范围更广,使用精度更高。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爆破开挖 瞬态卸荷 诱发振动 应变能 衰减公式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No.51125037)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1CB076354) 高校博士点基金(No.20110141110026)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提高,深埋洞室开挖工程也越来越多,如逾千米的矿山、西南地区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核废料的深层储存等。钻爆法仍然是当前国内外深埋洞室开挖的主要手段,其实质是通过钻孔内炸药起爆所产生的爆炸荷载与孔壁岩体的相互作用,实现破碎岩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呈,肖正学,胡健,李春晓,张渝疆;岩体爆震传播时应力场的波导效应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年07期

2 严鹏;卢文波;陈明;周创兵;;初始地应力场对钻爆开挖过程中围岩振动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3 卢文波;周创兵;陈明;金李;严鹏;;开挖卸荷的瞬态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4 李洪涛;卢文波;舒大强;杨兴国;易长平;;爆破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王明年,潘晓马,张成满,温向东,王慨慷;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3期

6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亚群,周青春;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征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7 潘岳,王志强;圆形硐室岩爆的折迭突变模型[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8 姚勇;何川;;并设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响应分析及控爆措施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9 陈明;胡英国;卢文波;严鹏;周创兵;;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爆破开挖损伤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0 徐则民,黄润秋,范柱国,吴培关;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行东;李海波;冯海鹏;;动参数对三维洞室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张秉鹤;陈剑平;;某特长公路隧道相对浅埋洞段岩爆机理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雷松林;郑永来;;基于遗传算法和BP网络的岩爆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申玉生;高波;王志杰;孟凡君;;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5 张国华;刘明贵;刘绍波;李祺;;大帽山小净距隧道群爆破震动安全判据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张宁;李术才;徐帮树;薛翊国;张霄;;侧压力系数对海底隧道爆破效应影响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闫小波;郑斌;邓涛;吴向东;藏延伟;;二衬厚度对隧道爆破振速及冲击应力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苏国韶;张小飞;符兴义;陈光强;;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性的DE-FLAC~(3D)数值模拟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刘玉山;陈建平;;大轩岭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J];爆破;2008年02期

10 丁金刚;张学民;;小间距隧道爆破地震效应的损伤控制研究[J];爆破;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高文学;刘运通;;岩质隧洞爆破振动动力分析[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2 龚伦;仇文革;;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振动影响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龚伦;仇文革;;引水隧洞下穿铁路隧道近接施工振动影响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张继春;郑爽英;郭学彬;刘泉;曾林;;毛家湾隧道掘进爆破对邻近引水洞安全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路工程爆破学术会议铁道工程爆破论文集[C];2009年

5 李海波;马行东;邵蔚;夏祥;戴会超;肖克强;;地震波参数对地下岩体洞室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熊孝波;桂国庆;郑明新;许建聪;王宝军;赵其华;靖洪文;马淑芝;;基于可拓方法的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简文彬;胡忠志;洪儒宝;李润;;交通荷载下土坡响应测试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永双;熊探宇;王科;李德建;张春山;刘景儒;;造山带深埋隧道岩爆灾害预测途径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严鹏;单治钢;陈祥荣;周永;;深部岩体爆破损伤及控制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乐文;李镐;秦杰;;近蚀变带地应力异常分布对岩爆风险强度影响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周纪军;爆炸动载对近区锚杆支护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夏祥;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特征及安全阈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康勇;深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亮;浅埋及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文韬;重庆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对邻近高层建筑振动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镇林;三孔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确定与爆破振动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赵岩;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荷载释放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德永;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预测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何章义;公路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毅;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安航;加筋土路堤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源,娄建武,徐全军;小波分析在结构物对爆破振动响应的能量分析法中的应用[J];爆破器材;2001年03期

2 杨小林,王梦恕;爆生气体作用下岩石裂纹的扩展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1年02期

3 凌同华,李夕兵;地下工程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的小波包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4年01期

4 中国生;徐国元;熊正明;;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地震信号能量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3期

5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6 徐林生,王兰生,李天斌;国内外岩爆研究现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7 马平波,冯夏庭,张治强,刘艳超,陈廷伟;基于数据挖掘的深部采场岩爆知识的自动获取[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8 冯夏庭;地下峒室岩爆预报的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9 张克利;论岩体爆破地质力学及爆破性分级[J];地质科学;1990年02期

10 张继春,彭琼芳;岩体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的现场试验与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义平;爆破震动信号的HHT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鹏云;瀑布沟地下厂房优化设计和洞室群围岩稳定数值模拟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大鑫;锦屏二级水电站不同施工方法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瞬态电磁场及应用展望[J];商洛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2 林瑞泰;简化瞬态导热物体温度场解析解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刘涛;王雪松;李永祯;徐振海;肖顺平;;基于瞬态极化统计量的微弱信号检测[J];应用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淮秀兰,刘登瀛,孟群;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5 肖兵,何继善;探地雷达信号瞬态谱分析[J];物探与化探;1999年06期

6 王利平,孙韶远,张保民;微光图像随机瞬态激光增强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2期

7 吴宝宁,赵建平,贾福熙;瞬态辐射光测量的研究[J];应用光学;1998年03期

8 刘建波;;舰船水下瞬态噪声特征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9 吴宝宁,刘建平,李宇鹏,丁玉奎,杨利;一种火炸药瞬态光谱测试的精确定位[J];应用光学;2001年01期

10 鹿芳;刘占兴;杨志强;;瞬态面波法在滑坡探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汽车零部件电压瞬态传导骚扰的测量[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昆鹏;吴宏春;曹良志;彭思涛;宋小明;姚栋;;溶液堆启堆分析及瞬态研究[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乐勤;吴大转;李志峰;;离心泵在瞬态操作条件下的水力特性及内部流动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黎俊勇;;电子产品中电压瞬态干扰的产生和抑制[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必昌;高致慧;洪泽华;虞爱华;;光纤拉曼放大器瞬态效应的时域差分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6 段滋华;赵隆茂;姚小虎;;瞬态热弹塑性强化体结构的热应力问题[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7 李宏光;吴宝宁;俞兵;曹锋;袁良;;瞬态紫外多光谱辐射测试仪[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何鹏;齐勇;;撞击条件下金属板位移—时间历程的一种瞬态测试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韩素敏;谢东垒;张伟;;瞬态干扰信号特点分析[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10 谭清华;周侃;;升、降温火灾下混凝土瞬态热应变的计算[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姜任秋;快速瞬态热质扩散过程非经典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李志峰;离心泵启动过程瞬态流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李永祯;瞬态极化统计特性及处理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张玉良;离心泵启动过程的瞬态内流和外特性[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志;瞬态检测理论及OFDM系统应用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刘涛;瞬态极化统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赵振;面向电磁—机械耦合的异构仿真系统瞬态场分析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8 陈宇晓;超快电脉冲瞬态取样理论、方法和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巍;几种金属在海水中阴极保护数值计算及瞬态激励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霄;舰船电网瞬态干扰分级计数测评方法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3年

2 刘巧玲;离心泵系统特性的一维与三维瞬态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慧;瞬态沸腾实验测试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4 辛海广;不同热力边界下复合梯度板瞬态热应力[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5 刘晓阳;一维频域瞬态辐射传输方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大林;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超短脉冲激光瞬态辐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解向前;蒙特卡洛法求解多维非均匀介质瞬态辐射传输[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安玉;高灵敏瞬态二极管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杨帆;光学瞬态吸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硕;钠冷堆瞬态安全分析方法与初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1063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63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