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提升的严寒地区村镇庭院优化策略
本文关键词:基于价值提升的严寒地区村镇庭院优化策略
【摘要】:严寒地区村镇庭院是构成村镇家庭和村镇社区的基本单位,其形成是生活需求、经济需求、社会需求与文化需求的客观反应。目前,我国严寒地区新农村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村镇庭院建设忽视村镇庭院既有价值,缺乏对庭院现存问题及成因的思考与分析,没有兼顾村镇居民对于庭院建设与改造的需求。通过对在严寒地区村镇调研获得的庭院建设及使用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严寒地区村镇庭院潜在的生活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剖析严寒地区村镇庭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严寒地区村镇庭院价值发挥的主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与方向,结合村镇居民的实际需求,针对严寒地区村镇庭院提出价值提升的策略。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严寒地区村镇气候适应性规划及环境优化技术”(编号:2013BAJ12B02)资助
【分类号】:TU985.125
【正文快照】: ,寒地区村镇庭院是村镇社会生产与生活功能的重要组成单元,是村镇居民基本需求的直观反映,是严寒地区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的产物。严寒地区村镇居住庭院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内化并延续着自身的价值。袁明宝、朱启臻(2013)从空间功能和社会文化象征功能两方面论述了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冷红;袁青;;严寒气候背景下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的科学理念[J];城市规划;2008年10期
2 凌薇;金虹;;寒区新农村住宅院落与户型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2期
3 袁青,冷红;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对策[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袁明宝;朱启臻;;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院落的价值和功能探析[J];民俗研究;2013年06期
5 韩桂敏;庭院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年05期
6 云正明;;关系到八亿农民生存的领域——村镇庭院生态系统[J];生态学杂志;1987年01期
7 王丽洁;;传统院落住宅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的借鉴意义[J];小城镇建设;2007年03期
8 宋伟;陈百明;杨红;陈曦炜;;我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年03期
9 洪家栋;;北方农村住宅院落布置[J];小城镇建设;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自军;陈圣波;包书新;宋金红;王旭楠;;村镇规划中的水库淹没模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2 于诗雯;王红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讨——以广东省佛冈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3 戴兴安,易旭辉;浅谈生态环境对湖南西部大开发的影响[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何念鹏,周道玮,孙刚,吴泠;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趋向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卢新海;卢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2013年05期
6 梁静;徐晓丽;任洪国;;基于住宅热舒适性的寒地村镇规划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3期
7 张耀庆;吴江琦;;探讨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3期
8 韩锋;陈少卿;杨贤房;;浅析赣州市农村宅基地问题及对策——以会昌县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张秋琴;罗海波;严金明;黄璐水;;贵州省农村宅基地退出潜力评估研究——基于3个典型样本区的农户意愿调查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茹婷婷;;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利用问题探究——以宁夏盐池县新旧十六堡村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伟;张凤荣;陈百明;;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继红;谢小妍;李艳;;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探讨[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张洪波;徐苏宁;刘生军;;应对特殊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方法[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2年
4 肖碧林;王道龙;陈印军;陈静;钟志君;陈学渊;;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问题与对策建议[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瑷玲;姜曙千;姜峥嵘;;村庄土地利用分析及政策建议——以山东乳山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地区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田光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乾;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史久西;乡村绿地系统服务效能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惠怡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聚落发展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冯双生;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李良涛;农田边界和居民庭院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植被营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刘文平;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黄贻芳;农村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谢娜;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凯;村庄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导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张锐;寒地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郭亚成;鄂东南地区村落变迁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沈超;徽州祠堂建筑空间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邓蕾;人地和谐观视阈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阚陈劲;徽州古村落地理景观特性与村落水口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文明;农村闲置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李通;嘉兴市“两分两换”试验的调查与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花楼,李秀彬;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2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3 吕晶;蓝祧彪;黄佳;;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4期
4 王增辉;;传统院落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社会[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年10期
5 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雪铭,刘敬华;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7 夏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2002年全国建筑技术学术研讨会发言要点[J];建筑学报;2002年07期
8 关瑞明,聂兰生;传统民居类设计的未来展望[J];建筑学报;2003年12期
9 金虹;;东北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J];建设科技;2007年09期
10 李志熙,杜社妮,彭珂珊,白岗栓;浅析农村庭院经济[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庆展;严寒地区房式仓裂缝分析及防治[J];施工技术;2002年09期
2 付加锋;黄江丽;;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严寒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潜力初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3 于瑾;马忠娇;宋嘉林;;严寒地区太阳墙新风系统节能模拟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郑茂余;严寒地区窗的保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5 庄春龙,李利民,吴祥生,杨小凤;偏远严寒地区营房节能方案及经济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周秋珍;标准型直燃机在严寒地区应用探讨[J];节能;2005年03期
7 吴伟东;李锐;李连科;;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建筑节能改造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6期
8 巨迎梅;;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剖析[J];青海科技;2009年04期
9 罗路;;严寒地区工业给排水设计要点[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2年05期
10 宿希尧;;严寒地区节能又经济的多层砖混住宅适用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涛;江勇;;塑料外窗在严寒地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A];2008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先进;;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3 宋海宏;;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现状与对策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娇;冷红;;严寒地区村镇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0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投融资改革[C];2014年
5 铁汉;王和平;邓雪松;;严寒地区水工钢结构设计[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6 陈育伟;;严寒地区电信建筑节能途径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7 鲍晚楠;;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曾小成;程文;;严寒地区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10 白莉;赵嵩颖;;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文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韩冰洋 记者 仉庆华;伊春:科技支撑保障房建设[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中华;辰能·溪树庭院 探路中国式被动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张鸣霄;哈市老房子披绿衣[N];中华建筑报;2014年
7 何雨欣;我国建筑能耗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英略;严寒地区建筑生态表皮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郝爽;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3 王洪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郭勇;高海拔严寒地区石马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呼宇;严寒地区教学建筑节能改造的适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董智超;严寒地区既有铁路客运站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胡春江;中俄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构造体系比较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8 陈龙;严寒地区村镇建筑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吴伟东;严寒地区老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姚蕾;兵团严寒地区村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1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0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