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级配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单轴动态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级配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单轴动态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级配混凝土 冻融循环 动态性能 抗压强度 破坏准则
【摘要】:为研究冻融及动力作用对全级配混凝土单轴抗压性能的影响,对全级配混凝土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25、50、75、100次)的冻融循环试验及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的单轴动态抗压试验。实测了全级配混凝土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质量损失、损伤形态,以及不同应变速率下全级配混凝土的单轴动态极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全级配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与冻融循环次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相同应变速率下,全级配混凝土单轴动态极限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全级配混凝土单轴动态极限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冻融循环次数与应变速率影响的全级配混凝土的统一破坏准则,可为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维修等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sklhse-2012-C-01)
【分类号】:TU37
【正文快照】: 2.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1研究背景抗冻性是衡量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目前,现有的关于水工混凝土的抗冻性是以湿筛混凝土的抗冻性来衡量的,然而,湿筛法使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组成比例,特别是水泥砂浆含量与骨料含量的比例产生了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秀娟;宋玉普;刘学波;王铮;;湿筛混凝土冻融循环后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09期
2 曹大富;富立志;杨忠伟;;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受拉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3 覃丽坤;宋宏伟;王秀伟;;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单轴及多轴强度的对比分析[J];混凝土;2013年02期
4 刘学波;宋玉普;;冻融循环后湿筛大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3期
5 宋玉普,覃丽坤,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双轴压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01期
6 王立成;刘汉勇;;海水冻融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双轴压压强度和变形性能[J];水利学报;2006年02期
7 宋玉普;陈飞;张众;商怀帅;;冻融环境下引气混凝土双轴拉-压强度和破坏准则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8期
8 宋玉普;徐秀娟;刘浩;;冻融循环后全级配混凝土及其湿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J];水利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帅;叶洪伟;高树山;费世江;;桥面铺装铁尾矿和炉渣隔热性能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白国立;窦宝松;;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J];北京水务;2012年03期
3 杜应吉;黄春霞;;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3期
4 陈武;;功果桥电站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9年06期
5 王立姣;苑平永;符军;金瑛琳;;浅议混凝土原材料与裂缝[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7期
6 胡庆华;李远;李艳红;;三萜皂苷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2期
7 胡庆华;李艳红;;新疆山口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3期
8 商怀帅;宋玉普;;不同水灰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计涛;纪国晋;王少江;刘艳霞;;PVA纤维对水工抗冲磨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10 王怀义;杨桂权;贺传卿;;二级配自密实混凝土在洞衬工程中的试验及应用[J];粉煤灰;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邓敏;莫立武;韦润锋;;80℃加速养护评定外掺MgO膨胀剂混凝土的安定性[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欧阳幼玲;陈迅捷;丁建彤;张燕驰;;若干因素对大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测值的影响[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陈迅捷;欧阳幼玲;钱文勋;张燕驰;;骨料优化配制对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丁建彤;高欣欣;安普斌;;测试设备及率定方式对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的影响[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6 曾力;陈霞;吐儿洪.吐尔地;;磷渣粉特性及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度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7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智农;杨黎;;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其臣;吕小彬;岳跃真;孔祥芝;;基于冲击弹性波技术的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春雷;王海波;李德玉;;基于15MN材料试验机的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案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前慧;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石明生;高聚物注桨材料特性与堤坝定向劈裂注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良明;塑性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模型与破坏准则[D];郑州大学;2012年
4 黄鹏飞;钢筋混凝土在环境腐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会勋;二向应力状态下早龄期C20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张力伟;混凝土损伤检测声发射技术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张发文;矿渣胶凝材料胶结矿山尾砂充填性能及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喜忠;隧道喷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陈亚敏;体外预应力GFRP筋加固RC单向板受弯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3 朱倩;岩石破碎原状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4 李典基;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世昌;不同龄期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江;碾压橡胶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和抗渗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睫;三级配泵送温控混凝土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林富;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孙双鑫;基于电化学加速机理的塑性混凝土溶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昊;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崇熙,汪在芹;坝工混凝土耐久寿命的衰变规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2期
2 宋恩来;对混凝土坝老化现象的初步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5年03期
3 宋玉普,沈吉纳,靳国礼;多功能三轴混凝土试验系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4 宋玉普,于长江,覃丽坤,张众;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双向受压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宋玉普,赵国藩;拉压平面应变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准则[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6 程云虹;闫俊;刘斌;赵文;;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7 李义强,王新敏,陈士通;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8 刘贺;付智;;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7期
9 潘钢华,孙伟,姜阳;高强混凝土抗冻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9年06期
10 慕儒,缪昌文,刘加平,孙伟;氯化钠、硫酸钠溶液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妍;李家正;杨华全;;掺磷渣粉全级配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3期
2 安玲,陆建民,黄书秦,梁正平;全级配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样本容量及大小试件强度的比值[J];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朱尔玉,戴会超,董德禄;全级配混凝土在破坏时的应力和变形关系[J];水利学报;2004年05期
4 周继凯;吴胜兴;沈德建;陈建宁;;全级配混凝土动态弯拉试验技术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春雷;胡晓;;全级配混凝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综述[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1期
6 杜成斌;孙立国;江守燕;陈玉泉;;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强度提高机理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董伟;肖魁;何化南;吴智敏;;全级配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全过程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8 陆建民,黄书秦,梁正平;全级配混凝土试件拉伸极限应变的统计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王怀亮;宋玉普;王宝庭;;用刚体弹簧元法研究全级配混凝土力学性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10 李家正;石妍;杨华全;;掺磷渣粉全级配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春雷;胡晓;马怀发;;全级配混凝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综述[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刘艳霞;陈改新;鲁一晖;;大坝全级配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春雷;王海波;李德玉;;基于15MN材料试验机的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案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4 赵国藩;徐世p,
本文编号:1300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0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