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聚落空间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典型聚落空间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继承与发展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城乡建设迅速发展的当下,现代居住区面临着建筑形式单调、结构模式趋同、场所精神缺失、地域特色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相较之下,传统聚落中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谐自然的结构布局、睦邻友好的场所精神则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名片。文章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典型聚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从中挖掘出对现代居住环境建设有指导意义的元素。再通过对现代中式居住小区案例进行探析,总结现代中式居住小区对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的现状,提出构建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小区的方式是增加居住区的可识别因子、构建社区文化氛围以及对居住区场所精神进行建立。针对目前现代居住环境中地域特色的缺失、场所精神的衰退等问题,论文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查阅法、总结归纳法和图解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分析对比四个传统聚落在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公共建筑、环境因子四个方面的特色,总结出传统聚落在聚落选址、建筑技艺、可识别因子的确定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提炼出现代中式居住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对这四个典型聚落空间可传承的内容。再通过对现代中式住宅小区设计手法的提炼,总结出现代中式居住小区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承袭方式,多为建筑外表形态的沿袭、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借鉴以及对空间结构的传承与发展。全文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聚落中建筑元素的可识别性、公共建筑所具有的多种功能、聚落空间布局所打造的场所精神对现代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性的启示。在今后的现代居住小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典型聚落居住理念:顺应自然的居住理念、整体性规划理念、人文建设理念,注重地域文化的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环境,以改变千城一面的现代人居环境现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are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monotonous architectural form, convergence of structural patterns, lack of place spirit, declin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e harmonious and natural structure layout, the 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place spirit become the business card of display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The article selects four representative typical settlement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ry to dig out the element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Then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istri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ulture in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with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s to increase the identifiabl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areas.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idential place spiri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absenc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cline of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field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y induction and graphical analysis of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systematic research. First of all, the comparison of four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spatial layout, public building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fou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umming up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ite, architectural skills. This paper abstracts the contents of the four typical settlement spac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then refin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the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istrict by mean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identifiable factors and other positive factors. . Summing up the modern Chinese residential district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inheritance, mostly for th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of the form of inherit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e identifiability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ypical settlements and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place spirit created by the settlement space layout has instructive enlightenment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inherit the typical residential concept of settlement: conform to the natural housing concept, overall planning idea, humanistic construction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create a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human settlements on one side of a thousand citie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剑秋;必须强化对居住小区室外单位工程的验评[J];工程质量;2000年01期
2 朱旭玲;关于居住小区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J];中外建筑;2000年04期
3 黄汇;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节能、节水、节地、治污设计[J];建筑学报;2001年07期
4 ;维也纳阿斯珀恩皮罗滕街居住小区,奥地利[J];世界建筑;2001年08期
5 ;美茵茨居住小区,德国[J];世界建筑;2001年08期
6 夏放;浅谈现代化居住小区设计的几点意见[J];安徽建筑;2001年06期
7 王芳;浅谈居住小区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建设;2002年01期
8 孙晓红,张锡艳,夏文东;浅议大庆市生活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年02期
9 张连华,李黎,何波;创造富有个性的生态居住小区——以河南省南阳市圣园居住小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3年09期
10 张东辉,张少峰;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研究[J];中外建筑;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兵;位俊涛;;创建生态居住小区初探[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刘曜磊;路东灿;;对居住小区建设的思考[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俞露;;浅议低冲击开发技术在中微观规划中的应用——以《深圳市居住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指引》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雅楠;马鑫;;浅谈生态居住小区[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轶男;李茜;;构建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统一的居住小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6 王启镔;李萍;勇俊宝;;安徽某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排水设计及相关问题讨论[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晴;;居住小区空间组织范式转型:开放性、第三场所与公民美德[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辉;;谈谈常德市居住小区的排水问题[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9 张明华;高羽飞;;应用享特概率方法对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推求[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刘超;;居住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君;省会集中整治小街巷和居住小区[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2 张小林;省会集中整治小街巷和居住小区[N];河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司玉明;居住小区解决20个村住房难[N];秦皇岛日报;2009年
4 青华;为了家园的宁静[N];厦门日报;2009年
5 邓中生;用活政策推进农民居住小区建设[N];中山日报;2010年
6 ;开封市居住小区管理办法(试行)[N];开封日报;2014年
7 特约记者 铁铮;北京居住小区绿化植被品种单调[N];中国花卉报;2003年
8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林少培;日本居住小区的建造与开发[N];中华建筑报;2000年
9 记者 佟涛;以“小安全”筑起全市“大平安”[N];保定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曾昀;安静居住小区又添53个[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杨;哈尔滨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生态效益及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朱怿;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D];天津大学;2006年
3 周涛;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晓清;杭州居住小区建设人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余韵;福州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商宇航;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光宇;太原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应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5 谭燕;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配植设计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文娟;我国城市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冯莉娟;居住小区临街边界空间景观构成与功能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陈俊成;威海居住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强;高层居住小区消防组织与景观营造的协调设计及对策浅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邓尹涵;典型聚落空间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继承与发展[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4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3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