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剂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长期干燥收缩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引气剂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长期干燥收缩的影响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引气剂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长期干燥收缩 质量损失 失水 孔结构
【摘要】:应用立式比长仪测试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长期(2a)干燥收缩,研究了引气剂掺量(质量分数,下同)对保温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用称重法测试了保温砂浆的质量损失,以反映其失水程度;采用氮吸附法测试了保温砂浆的孔结构,探讨了其干燥收缩、失水程度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温砂浆的干燥收缩随龄期增长呈快速期(7d前)-慢速期(7~365d)-亚稳定期(365d后)三阶段发展特征,引气剂的加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三阶段式的发展趋势,但显著抑制了后两个阶段的干燥收缩幅度;第一阶段干燥收缩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保温砂浆快速失水造成的,而第二、三阶段的干燥收缩主要归结于硬化浆体中小于50.0nm,尤其是7.3~12.3nm的孔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引气剂的作用与其掺量成正比,但掺量过大时因其不再增加引气作用而不能对保温砂浆的干燥收缩产生更大影响.
[Abstract]:The drying shrinkage of vitrified microbead insulation mortar for a long time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vertical length ratio meter, and the effect of air entraining agent (mass fraction) on drying shrinkage of insulating mortar was studied. The mass loss of thermal insulation mortar was measured by weighing method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water loss. The pore structure of insulating mortar was measur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ying shrinkage, the degree of water loss and the pore structure was discussed. The drying shrinkage of thermal insulation mortar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sta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from 7 days before the rapid stage to 365d after the substable stage) from 7 days before the rapid stage to 365d after the slow stage. The addition of air entraining agent did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three-stage model, bu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drying shrinkage of the latter two stag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rying shrinkage in the first stag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rapid water loss of the insulating mortar, while the drying shrinkage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less than 50.0 nm in the hardened mortar. In particular,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pore at 7.3 ~ 12.3 nm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effect of air-entraining ag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ir entraining agent, but when the amount of air entraining agent is too high, it can not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drying shrinkage of insulating mortar because it no longer increases the air-entrain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20B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050.00219164) 同济大学开放测试基金资助项目(0002013009)
【分类号】:TU578.1
【正文快照】: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干燥收缩是用来评估由其构成的墙面或地面在使用期间是否发生开裂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且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邓义群[1]采用神经网络,利用2a实测数据预测10a后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仍未终止干燥收缩.朱永超[2]发现引气剂能显著降低玻化微珠保温砂浆28d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张皓;砼干燥收缩经验公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年01期
2 吴善才;黎韬;产凤标;;墙板制品材料干燥收缩检验新方法的探讨[J];广东建材;2011年08期
3 王春兰;;孔溶液对水泥石干燥收缩的影响及其机理[J];重庆建筑;2012年02期
4 吴承恩;;建筑材料的干燥收缩机理[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0年04期
5 阎启玲;粉煤灰免烧制品的干燥收缩性能的研究通过鉴定[J];建材工业信息;1994年16期
6 ;“高精度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缩快速测量仪”项目通过验收[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8年01期
7 张彦超;陈晓宁;方传海;;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经验公式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8 杨长辉,王川,吴芳,黄洪胜,刘本万;混凝土干燥收缩预测及变形计算[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周艳;杜应吉;;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5期
10 陈波;张亚梅;郭丽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膨胀混凝土干燥收缩落差的研究[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膨胀混凝土干燥收缩落差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建国;刘鑫;程少辉;;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干燥收缩试验研究及其预测模型[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上册)——工程应用[C];2010年
4 朱正贵;张亚梅;;矿渣代砂碱激发矿渣砂浆的干燥收缩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范树景;王培铭;;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无机保温砂浆干燥收缩和质量损失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6 马保国;钟开红;许婵娟;蹇守卫;朱洪波;张莉;;粉煤灰加气混凝土蒸压制品干燥收缩的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7 徐兆全;邓春林;刘行;熊建波;;混凝土表面干燥收缩一维分布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8 徐攀;易志坚;赵朝华;;不同水泥掺量的无砂多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方明;;地下室混凝土侧墙板干燥收缩的特点、估算及控制方法[A];全国防水技术经验交流会暨第四届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周齐权;黄战;;EPS保温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 王秋燕;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镁渣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郝娟;绿色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及抑制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康志坚;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及其微观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周艳;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建民;孔溶液对水泥石干燥收缩的影响及其机理[D];重庆大学;2010年
6 郭雷;复合水泥浆体的干燥收缩特性与机理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7 王欣;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及其与微观结构的关系[D];重庆大学;2011年
8 朱瀍佳;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缩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9 刘志凤;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干燥收缩及约束收缩下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梁作巧;复合水泥浆体的干燥收缩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434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3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