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子坊地区更新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转型 切入点:城市更新 出处:《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描述田子坊地区更新改造过程及其困难的基础上,揭示了推动这项更新能够不断推进的动力原因和作用机制。上海从工业型城市向后工业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转变的社会需求和相关政策,为田子坊地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策的基础,而缺乏里弄住宅更新的相关制度、现行的房地产开发制度又限制了居民自主的更新行为,由此构成了田子坊地区更新进程中的最大矛盾。在上海改革开放中实行的行政权下放,赋予了街道办事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使其能够在田子坊地区的更新过程中调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扩大利益团体,争取到广大居民、艺术家、商户和消费者以及城市学者、建筑师、历史保护者、各类媒体以及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的支持,从而推进了田子坊地区更新的不断发展。但是,随着一些既有制度被突破,新的制度尚未有效建立,从而导致该地区居民与商户之间的矛盾仍时有爆发,这是田子坊地区过去发展以及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process of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in Tianzifang area and its difficulties, The social needs and related policies of Shanghai's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to post-industrial and consumption-oriented cities are revealed. It provides the basis of social economy and policy for the re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ianzifang area, but it lacks the relevant system of residential renewal, and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system restricts the residents' independent renewal behavior. This constitutes the greatest contradiction in the renewal process of the Tianzifang area.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Shanghai'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given the sub-district office a unique status and role. To enable it to mobilize all kinds of social resources in the renewal process of the Tianzifang area, to continuously expand interest groups, and to win over the vast number of residents, artists, merchants and consumers, as well as urban scholars, architects, historical conservators, All kinds of media and the suppor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newal of the Tianzifang area. However, as some of the existing systems have been broken through, the new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established. As a resul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idents and merchants in this area still erupts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striction for the past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ianzifang area.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城市规划实施评价及其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为51178315)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施文;;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空间模式的翻转——上海“新天地”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7年08期
2 冯立;唐子来;;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划拨工业用地更新: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5期
3 李彦伯;诸大建;;城市历史街区发展中的“回应性决策主体”模型——以上海市田子坊为例[J];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4 于海;;旧城更新叙事的权力维度和理念维度——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2 孙施文;董轶群;;偏离与错置——上海多伦路文化休闲步行街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8年12期
3 许尊;王德;;商业空间消费者行为与规划——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规划师;2012年01期
4 毕波;高舒琦;;不同保护主体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实例评析[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4期
5 杨晓辉;丁金华;;利益博弈视角下的城市土地再开发与规划调控策略[J];规划师;2013年07期
6 邱爽;左进;黄晶涛;;合约视角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规划模式研究——以天津棉纺三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7 王勇;李广斌;;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7期
8 张盼盼;王美飞;何丹;;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J];城市观察;2014年06期
9 黄子洋;;田子坊创意园区建设模式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02期
10 于海;邹华华;;三重社会命名意义下的城市内城复兴——以上海田子坊的产业空间品牌诞生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宇;;突破与创新:田子坊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与更新[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映洁;吕斌;;工业开发区转型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三大都市圈重点开发区的调研[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4年
4 谭肖红;陈轶;;产权视角下的我国旧城更新土地功能置换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4年
5 张盼盼;;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4年
6 吴晓庆;夏璐;罗震东;;文化符号在旧城更新中的异化与反思——以“新天地系列”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钟晓华;行动者的空间实践与社会空间重构[D];复旦大学;2012年
4 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菲;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沈莺;都市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明珠;历史街区开发中景观复兴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演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谢卫丽;当前遗址公园保护开发的矛盾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盛晔;历史街区更新中类型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7 孙乐;历史街区复兴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陆俊才;村庄公共空间的适应性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黄丽娟;西双版纳傣族社会风俗空间模式与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莉;汉口老城区夜景观特色文化与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户邑,彭小兵;城市拆迁管理过程中利益共同体的合谋行为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吴晓军;;治理视域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模式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于海;;民生理念下的路权分配与空间生产[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曹现强;张福磊;;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5 汪坚强;“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对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6 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上)[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7 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6年08期
8 龙腾飞;施国庆;董铭;;城市更新利益相关者交互式参与模式[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9 朱介鸣;模糊产权下的中国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
10 王雁红;;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基于杭州开放式政府决策的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edro Pegenaute;;传统建筑的再探索——田子坊私宅[J];缤纷;2014年05期
2 陈青长;;浅谈田子坊的再生模式[J];中外建筑;2012年03期
3 戴莹;;上海田子坊的设计感悟[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4 杨丽天晴;;田子坊:一座鲜活的上海生活博物馆[J];杭州(我们);2013年04期
5 陈思;高秋月;;上海市城市景观地域性表达研究——以南京路和田子坊为例[J];设计;2014年06期
6 何卓旎;吴学华;张华;;螺蛳壳里大道场——“田子坊”消防改造见闻[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09年09期
7 ;气味图书馆,寻找记忆[J];汽车生活;2010年Z1期
8 伏平;;CASAPAGODA[J];现代装饰(家居);2012年06期
9 姚子刚;庞艳;汪洁琼;;“海派文化”的复兴与历史街区的再生——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住区;2012年01期
10 李燕宁;;田子坊 上海历史街区更新的“自下而上”样本[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淳彬;;旧城居住区自发性改造问题研究——以田子坊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淳彬;;旧城居住区自发改造中的利益博弈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俞立严;上海力推田子坊旅游区[N];东方早报;2011年
2 郭颖瑛邋上海记者站 丁宁;上海田子坊艺术创意引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从田子坊看城市空间发展[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朱荣林;“田子坊”效应引发的思考[N];解放日报;2011年
5 记者 吴素红 王斗天;“巷子坊”展示非遗新机遇[N];深圳商报;2013年
6 记者 陶健邋栾吟之;田子坊老宅演绎“帕累托改进”[N];解放日报;2007年
7 张立行;“田子坊”品牌效应日趋显现[N];文汇报;2006年
8 记者 潘良蕾;调整租金吸引更多创意店铺入驻[N];联合时报;2013年
9 潘真;上海不需要诗意了么[N];联合时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娄靖;石库门的“点金”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本文编号:158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8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