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中国与加拿大严寒地区城市住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9 22:25

  本文选题:严寒地区 切入点:城市住宅 出处:《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14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达到53.7%,中国城镇人口远远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占据多数的居民类型,因此城市住宅的重要性也显得越发突出。本文研究方向为严寒地区城市住宅,通过比较中国和加拿大在相似纬度、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住宅建设,思考中国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建设的新方向。加拿大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虽然气候寒冷但人居环境舒适,这与优秀的城市住宅建筑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城市住宅建设量很大,也从多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严寒地区城市住宅依然存在着例如重数量而轻设计的现象、对人居环境不够关怀、设计思路有误区等等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走访、对比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两国城市住宅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且对一些影响两国寒地住宅设计的因素加以分析。然后对中加两国城市住宅目前存在的几种类型:低层独栋住宅、低层联排住宅、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几种不同类型的住宅进行逐一介绍,初步了解两国各种住宅形式的特点。并且将研究重点放在多高层集合住宅上,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严寒地区城市住宅的形式,比较具有可借鉴性。最后通过重点对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的总体布局、立面形式、平面功能的对比分析,找出两国在上述领域的设计差别。经过比较分析,将中国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在平面功能、建筑形体、周边环境、能源消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总结。同时提出未来中国严寒地区城市住宅的发展道路,希望能为中国寒地城市住宅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的方向。
[Abstract]:In 2014,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reached 53.7%,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far exceeded the rural population to become the majority resident type, s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ous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By comparing the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in similar latitudes and climate conditions, the author thinks about the new direction of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cold regions of China. Canada has advanced economy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but it is comfortable to live in although the climate is cold.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cellent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China has a large amount of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in many aspects. However, in cold areas, urban housing still has the phenomenon of emphasizing quantity rather than design. Through consulting literature, investigating and visiting,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urban housing i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comb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urban housing in the two countries. And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analyzed. Then, several types of urban housing in China and Canada are analyzed: low-story single-family housing, low-story residential units.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houses are introduced one by on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housing forms in the two countries are preliminarily understood. Because thi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orm of urban housing in severe cold areas of China, and it is more referential. Finally,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layout, facade form, and plane functions of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collective housing, To find out the desig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above field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cold areas of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lane function, building form,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way of urban housing in cold areas of China in the future, hop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s of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广春;改革严寒地区线路维修方法的建议[J];铁道建筑;1984年02期

2 洪家栋;;严寒地区的东西向住宅[J];住宅科技;1985年11期

3 程桂兰;地域传统和建筑形式——严寒地区农村建设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1987年04期

4 康周祥;;严寒地区建筑入口处冻害的预防[J];建筑知识;1992年06期

5 金虹,赵华,盛晔;严寒地区乡村住宅热工质量分析与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2期

6 柴继学;严寒地区建筑物的冻害和预防[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年02期

7 王宏伟;孙桂芳;刘斌;;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体系在严寒地区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年09期

8 李天兵;严海琳;;北方严寒地区典型小户型[J];建设科技;2006年18期

9 ;新建的低n珚f歐室[J];铁道车辆;1968年03期

10 何永祥;;严寒地区铁路桥梁冻害及其整治[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江勇;;塑料外窗在严寒地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A];2008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先进;;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3 宋海宏;;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现状与对策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娇;冷红;;严寒地区村镇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0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投融资改革[C];2014年

5 铁汉;王和平;邓雪松;;严寒地区水工钢结构设计[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6 陈育伟;;严寒地区电信建筑节能途径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7 鲍晚楠;;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曾小成;程文;;严寒地区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10 白莉;赵嵩颖;;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文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韩冰洋 记者 仉庆华;伊春:科技支撑保障房建设[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中华;辰能·溪树庭院 探路中国式被动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张鸣霄;哈市老房子披绿衣[N];中华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皎;东北严寒地区村镇住宅院落风环境改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连程;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微气候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马征;严寒地区村镇绿化对冬季风环境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黎晗;严寒地区高层适老化住居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天悦;东北寒地农村住区建筑组团及院落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邱麟;基于自然通风模拟的严寒地区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姜健;严寒地区绿色村镇环卫体系规划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宇飞;严寒地区村镇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韩露菲;严寒地区村镇水系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杜瑞雪;灾害风险分析下的严寒地区村镇防灾空间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6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36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