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数值模拟的超轻泡沫混凝土建筑保温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09:00

  本文选题:超轻泡沫混凝土 + 保温隔热 ; 参考:《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建筑保温是建筑节能和低碳减排的根本途径。目前建筑保温通行有机材料EPS、XPS等,但因其均属于易燃物质、多次引发火灾,同时寿命短、易变形,亟需寻找替代产品。超轻泡沫混凝土作为理想的无机阻燃保温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因其导热系数较高、缺乏必要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在建筑保温市场尚未得到推广。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超轻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构造做法、适用范围进行研究,以期寻找适合其应用的建筑保温做法、适用区域及应用途径,从而推动超轻泡沫混凝土的建筑保温应用。本文首先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新型料超轻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的应用现状,特别是从建筑设计环节,分析得出其难以推广主要是因为设计过程缺乏必要的标准规范以及具体应用的构造做法和应用途径;之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能耗模拟软件,对超轻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在不同的气候分区、以不同的窗墙比和体型系数,模拟研究该材料的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为建筑设计单位以及制定规范标准的有关部门提供基础性资料。通过与有机保温材料膨胀聚苯板(EPS)在综合能耗、全年动态热、冷负荷等方面数据的系统对比,给出在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设计中的基本参数。本文的研究证明,超轻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尽管其保温性能稍逊于EPS保温板,但是具有更好的蓄热性能,尤其在屋顶保温方面,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特别对于防火等级要求高的公共建筑,其应用效果具有较大优势。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超轻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量化依据和基本参数,为建设单位采用此种保温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可促进相关规范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Abstract]:Building insul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t present, organic materials, such as EPS / XPS, are widely used in buildings, but because they are flammable materials, they cause fire many times, and their life is short and easy to deform, so it is urgent to find alternative products. As an ideal inorganic flame retardant insulation material, ultra-light foamed concrete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but because of it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ack of necessary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it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in the building insulation marke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rmal properties,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ultra-light foamed concrete insulation materials, in order to find suitable building insulation practices, applicable areas and application ways for their application.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insulation of super light foam concrete is promot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e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ultra-light foamed concrete insulation board in the market, especi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be popularized mainly because the design process lacks the necessary standard specification,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way, and then us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ith the aid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ultra-light foamed concrete insulation material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simulated with different window / wall ratio and shape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uni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that formulate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By comparing the data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year-round dynamic heat and cooling load with organic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EPS, the paper gives out the data in cold area and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thermal insulation design of the exterior envelope of typical public buildings.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es that although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ultra-light foam concrete insulation board is slightly inferior to that of EPS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it has better thermal storag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roof insulation, it has very good thermal performance. Especially for public buildings with high fire-proof grad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has great advantag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the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 quantitative basis and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light foamed concrete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and provide reliable data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adopt this kind of insulation technology. And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standard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528.2;TU5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俊;徐迅;;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7年04期

2 傅秀新;潘志华;王冬冬;;泡沫混凝土用作防火型保险柜柜壁隔热填充材料[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佳奇;霍冀川;雷永林;李娴;;发泡剂及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0年01期

4 李福畴;;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应用现状[J];广东化工;2010年05期

5 潘京涛;;中国泡沫混凝土2010年会侧记[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1期

6 陶有生;;泡沫混凝土[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2期

7 张烨;尚瑞娟;;泡沫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1年03期

8 闫振甲;;泡沫混凝土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6期

9 赵国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及优点[J];福建建材;2011年03期

10 郭向勇;孙常青;王建军;;我国泡沫混凝土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进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江;;探讨泡沫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安鸿平;李美珍;;浅谈泡沫混凝土的国内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寿崇琦;康杰分;宋南京;尚盼;刘生元;;轻质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4 吴迎春;耿莉莉;;泡沫混凝土在世博会新西兰馆假山项目的应用[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机械化2011增刊[C];2011年

5 牟世友;牟衍龙;;现浇泡沫混凝土设备技术探讨[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6 洪亚强;杨鼎宜;王乐乐;;泡沫混凝土制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技术[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晓丽;;预拌现浇泡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向晓峰;徐晓伟;王全胜;王建勇;;超轻泡沫混凝土在某坑道塌空处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魏鸿林;张世利;李克庆;陈德平;;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A];2009全国保温材料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武祥;;泡沫混凝土在隧洞回填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兴富邋郑兴荣;泡沫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8年

2 ;泡沫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N];现代物流报;2008年

3 上海市松江区建筑管理所 杜丽渊;泡沫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二)[N];建筑时报;2009年

4 北京广慧精研泡沫混凝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闫振甲;泡沫混凝土多功能材料的性能与用途[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记者 魏国林;北京中科筑诚公司泡沫混凝土研发成果卓著[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洛办;全国首个泡沫混凝土研发基地落户河南洛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供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水泥基泡沫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北京中科筑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泡沫混凝土在建筑各领域的应用及前景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秦枭鸣;调整工艺,让泡沫混凝土更保温[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秦枭鸣;调整工艺运用泡沫混凝土[N];中华建筑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申;建筑转型 泡沫混凝土发展前景广阔[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博;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性能及其泡沫稳定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肖红力;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志敏;高强度泡沫混凝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磊蕾;泡沫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能、微结构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5 任小明;泡沫混凝土及泡沫剂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6 陈镇杉;泡沫混凝土复合板制备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潘玉勤;现浇泡沫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技术在村镇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葛金翠;大型化发泡管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蒋俊;超轻泡沫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海彬;化学发泡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的调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1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1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