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含软土夹层地基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4 12:50
【摘要】:含软土夹层地基,用高压旋喷桩仅加固中间软土夹层,不仅可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相对于传统的桩基加固方法也降低了造价。结合芜湖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夹层工程项目,提出了含软土夹层地基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法,进行了不同位置、不同掺入比、不同龄期下的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压缩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合理的掺入比,并得到试件90 d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各层土的应力,计算了各层土的沉降,结果表明含软土夹层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后地基的强度和沉降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Abstract]:In the soft soil intercalation foundation,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le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method, if only the intermediate soft soil interlayer is strengthened by high pressure rotary jet pile.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of Wuhu high pressure rotary jet grouting pile to reinforce soft soil interlayer,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soft soil sandwich foundation with high pressure rotary jet grouting pil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different position and mixing ratio are carried out.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and compression test of cement soil at different ag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asonable blending ratio was obtain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ompression modulus of the specimen were obtained after 90 days. The stress of each layer of soil is analyz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settlement of each layer of soil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and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strengthened by high pressure rotary jet grouting pile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20105013)资助
【分类号】:TU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有前;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大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朝东,陈静曦;关于水泥粉喷桩有效桩长的探讨[J];岩土力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根;横排头渠首枢纽坝基高压摆喷防渗墙围井试验的施工情况[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杨为民,密荣山,李占强,王晖;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宋翼;;液压抓斗成槽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分析应用[J];重庆建筑;2010年02期

4 张顺光;;高压喷射灌浆法在堤防防渗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建材;2007年11期

5 喻伯良;肖乾;;大型水库主坝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广东建材;2009年04期

6 佘洪勇;;综合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9年07期

7 尹敬泽;高玉峰;;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的相关探讨[J];公路;2010年05期

8 陈u&;陈国兴;;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07年03期

9 舒翔,黄雨;基桩有效桩长的确定方法[J];工业建筑;2001年01期

10 宰金珉;建筑物采用复合桩基时最大可建层数的估计[J];工业建筑;200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郑俊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董平;砼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朱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迈;砼芯水泥土桩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研究与可靠度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8 张展_";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陈u&;柔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马缤辉;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沉降计算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亮;毛乌素沙漠桩体复合地基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姜婷;深层搅拌桩防渗墙设计参数及应用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车东日;水泥混上海软弱黏性土性状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罗忠涛;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D];湖南大学;2011年

5 董玉文;灰土的工程性能及灰土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周浩;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季杰;南京河西地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8 王超楠;水泥灰土的强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付全成;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基性状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张公略;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国华;双高压喷射灌浆工法[J];水力发电;2002年02期

2 刘松富;在砂卵石层中构筑高喷截渗墙施工经验[J];中国水利;2002年04期

3 段继伟,龚晓南,,曾国熙;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素萍,张修杰;广东揭普高速公路软土特征与处理[J];四川水力发电;2003年02期

2 张卫东;;软土地区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和处置技术分析[J];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3 辛伟;;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软土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2012年02期

4 郭磊;;浅析防止软土地区道路沉降量过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5期

5 刘滋银;泥沼软土地区筑路特点及对策[J];湖南交通科技;1994年03期

6 毛斌;内昆铁路斜坡软土段地质成因分析及工程实践[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7 姚善发;倪明非;;某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及处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8 郑军;阎长虹;夏文俊;张睿;陈明珠;詹启伟;;江苏盱眙特殊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9 王绪锋;余湘娟;邵慧;王磊;杜洪刚;;解决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期紧张问题的技术探讨[J];华东公路;2008年05期

10 刘德平;王彩勤;;浅议综合勘探手段在软土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利华;李海潮;张留俊;;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承贵;;高原斜坡软土施工技术探讨[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3 吴万平;;论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勘察[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4 孙东岭;;振动挤密生石灰桩加固软土——尾矿泥效果初探[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徐永福;徐欢;吴念众;;高灵敏性软土触变性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德福;周萃英;谭祥韶;;基于软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固结及沉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鉴基;;也谈水泥类化学灌浆加固隧道基底软土的技术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杨铭;;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陈国祥;;黄骅港堆场区软土特征及抛填固结分析[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光;软土流质流变模型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漆宝瑞;“斜坡软土”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戢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郭营飞;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友河;软土地区旧桥拓宽改造技术[D];长安大学;2013年

7 谢乔木;软土固结沉降反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文涛;交通荷载下公路路基动力响应及软土下卧层累积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坤;贵州西部部分路基软土特性与既有路基加固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马天;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7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