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带现浇楼板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07:22
【摘要】:为研究楼板平面内刚度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一个3层2跨的钢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等效单自由度拟动力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该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破坏机制、耗能性能及变形恢复能力,从而掌握该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现浇混凝土楼板刚性可以保证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该组合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最后通过对刚度比系数R的分析,得到该组合结构体系能保证剪力的有效传递,特别是在强震作用下,能够使不同抗侧力构件协同工作,剪力墙承担80%以上的地震剪力。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plane stiffness of floor slab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n equivalent single-degree-of-freedom pseudo-dynamic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a steel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three stories and two spans. The failure mechanism,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nd deformation recovery ability of the steel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master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steel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gidity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floor slab can guarantee the spatial integr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horizontal force, and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has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iffness ratio coefficient 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can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shear force, especially under the a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it can make different anti-lateral force members work together, and the shear wall bears more than 80% seismic shear forc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乡学院;
【基金】:河北省地方科技项目(2011188)
【分类号】:TU391;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勇春,钱玉林,姜景;结构抗震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2004年04期

2 陈伯望,王海波;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范云蕾;郭玉荣;肖岩;;远程拟动力试验平台的开发[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4 周凌;邵军;张鹏梁;;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初探[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5 高平;吴峗松;朱文婷;;拟动力试验软件及方法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年11期

6 周安;结构拟动力试验的位移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7 徐宜和,丁勇春;结构抗震拟动力试验混合控制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5年05期

8 郭玉荣;张国伟;肖岩;刘一江;张捷;;单自由度结构远程分析及拟动力试验平台[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范力;赵斌;吕西林;;拟动力试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结构工程师;2006年05期

10 范云蕾;郭玉荣;肖岩;李凤武;单波;;单层结构远程协同拟动力试验平台开发[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养杭;袁双喜;罗晓勇;;抗震拟动力试验的若干进展[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石柱;赵桐;;位移保护下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倪志伟;纪金豹;杜阳阳;;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发展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春侠;施楚贤;杨伟军;;模型房屋拟动力试验地震波的选取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5 何益斌;沈蒲生;;子结构法在结构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6 闫文中;卜立松;;小议拟动力试验问题[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4)[C];2009年

7 朱本全;唐岱新;王凤来;张前国;李庆刚;薛宏伟;;砌体房屋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朱本全;唐岱新;王凤来;张前国;;考虑弯曲变形影响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杨春侠;施楚贤;杨伟军;;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拟动力试验模型房屋设计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10 朱本全;李暄;;考虑弯曲变形影响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大鹏;远程协同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与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谭晓晶;大刚度试件拟动力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马乐为;异形柱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组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陈伯望;筒体结构拟动力试验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杨春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房屋拟动力试验研究及抗震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平;拟动力试验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寒;六层装配式可调梁高节点空间钢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哲明;三层新型装配式平面钢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旭;双自由度混合试验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叶子昂;基于ABAQUS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谭凯;多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的耦合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范云蕾;结构远程协同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及平台开发[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李尤;单层钢框架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朱方;拟动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轶;结构拟动力试验网络化和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4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94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