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击振动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识别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其昌;张景旭;张丽敏;;小型反射镜柔性镜座柔度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3年07期
2 刘中生,胡海昌,王大钧;连续系统动柔度的混合展开[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3 王宁元;中等和小柔度h件的}孟騞撉凳侍鈁J];土木工程学报;1959年06期
4 陈伯真,胡毓仁,谭敏杰;海洋平台对称K型管节点的局部柔度及其参数公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5 颜王吉;任伟新;;基于代数算法的模态柔度灵敏度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李胡生;宋子收;周奎;刘潇轶;;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永梅;周锡元;高向宇;耿麟;赵胥英;;柔度曲率法对梁结构的损伤诊断[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8 刘亚鹏;侯敏;;基于柔度曲率差及静力位移的结构损伤分步识别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5期
9 谢孟,李少甫;T型、正交X型管节点局部柔度的参数公式[J];工程力学;1992年03期
10 唐小兵,沈成武,陈定方;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曲率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云永旺;陈力奋;唐国安;;轴向振动控制的动柔度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金蕾;蔡力勋;;基于双臂梁试样的柔度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力奋;云永旺;张美艳;唐国安;;基于动柔度修改的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立;马骏;赵德有;;板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曲率法[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周鹏;王欣;赵福令;;基于损伤能量法的裂纹梁有限元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6 蔡力勋;包陈;;CT试样在J_(IC)测试中的柔度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重德;;分子柔度和简正座标计算软件MFNC[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8 蔡力勋;陈洪军;包陈;;关于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方法的新思考[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佳;基于可控柔度磨盘的中高频误差抑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双林;基于冲击振动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识别方法[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琦;周期激励下结构动柔度鲁棒性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谢利民;基于模态柔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 李伟东;哈密顿体系中分层复杂地基动力柔度精细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6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