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冲击振动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识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05 17:42
【摘要】:结构健康监测作为当前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保障系统,在对结构的正常服役状态、突发事件预警、性能劣化评估、养护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冲击的结构位移和应变柔度识别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利用环境振动数据识别结构的非缩放位移柔度。木文比较了位移频响函数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其中分别由冲击振动数据和脉冲响应函数计算的位移频响函数一致,都等于结构的理论位移频响函数,但与环境振动数据计算的位移频响函数在各阶模态分量处存在固定的幅值比,该幅值比由环境激励力的强度和环境频响函数识别的模态参数两部分组成,由环境频响函数可以计算结构的非缩放位移柔度,其与结构的真实位移柔度存在相同的幅值比。非缩放位移柔度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了解结构的刚度分布和预测结构在静载下发生的相对变形。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构验证了基于环境振动数据识别结构的非缩放位移柔度方法的有效性。(2)结构在质量未知条件下的位移柔度识别。本文研究了位移柔度和位移频响函数的关系,发现位移频响函数在频率为零处的值等于结构的位移柔度系数,分别从实模态和复模态频响函数中推导位移柔度计算公式,其中由实模态推得的公式需要知道结构的质量归一化的位移振型,而由复模态推得的公式需要知道结构的模态缩放系数,采用模态参数识别算法一CMIF法识别结构的基本模态参数(固有频率、阻尼比和位移振型)、系统极点和模态缩放系数,将这些参数代入复模态柔度计算公式可以识别结构的位移柔度,实现在质量未知条件下识别结构的位移柔度,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实验室简支钢梁结构对CMIF法识别位移柔度进行验证,获得了良好的位移柔度识别结果。(3)长标距应变模态理论。本文推导了长标距应变模态的一系列理论公式,发现长标距应变频响函数和位移频响函数在表达式上具有相似性,但不具有位移频响函数的对称性,从长标距应变频响函数矩阵中除了可以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系统极点外,还能用任意一列元素识别结构的应变振型,用任意一行元素识别结构的位移振型。根据长标距应变的特性,也可以用共轭梁法从应变振型中直接计算位移振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试验效率。(4)结构在质量未知条件下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融合识别。本文对识别位移柔度的CMIF法进行改进,实现了在不需要知道结构质量条件下识别应变柔度,通过比较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的计算公式,发现识别的应变模态参数也可以用于识别位移柔度,由此提出了通过一次性的应变模态分析实现结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的融合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能够加快试验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复杂桥梁有限元模型和试验结构对融合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并分析了方法的模态阶段误差、鲁棒性和抗噪性以及传感器的稀疏布置方案,获得了良好的验证结果。(5)基于应变参数的损伤识别。本文研究了用识别的应变振型和应变柔度矩阵识别结构损伤,其中在简支钢梁试验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中,分别采用位移振型和应变振型计算了振型差、振型曲率差和振型曲率平方差这三个损伤指标,发现基于位移的损伤指标不敏感,而基于应变的损伤指标很敏感,体现了应变在识别结构损伤方面的优越性。在复杂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损伤识别研究中,除了以上三个指标外,还研究了应变柔度差、应变ULS曲率差这两个指标,总共五个指标均成功的识别出了模拟的损伤。由于本文进行的基于应变参数的损伤识别不需要知道结构质量,因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其昌;张景旭;张丽敏;;小型反射镜柔性镜座柔度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3年07期

2 刘中生,胡海昌,王大钧;连续系统动柔度的混合展开[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3 王宁元;中等和小柔度h件的}孟騞撉凳侍鈁J];土木工程学报;1959年06期

4 陈伯真,胡毓仁,谭敏杰;海洋平台对称K型管节点的局部柔度及其参数公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5 颜王吉;任伟新;;基于代数算法的模态柔度灵敏度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李胡生;宋子收;周奎;刘潇轶;;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永梅;周锡元;高向宇;耿麟;赵胥英;;柔度曲率法对梁结构的损伤诊断[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8 刘亚鹏;侯敏;;基于柔度曲率差及静力位移的结构损伤分步识别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5期

9 谢孟,李少甫;T型、正交X型管节点局部柔度的参数公式[J];工程力学;1992年03期

10 唐小兵,沈成武,陈定方;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曲率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云永旺;陈力奋;唐国安;;轴向振动控制的动柔度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金蕾;蔡力勋;;基于双臂梁试样的柔度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力奋;云永旺;张美艳;唐国安;;基于动柔度修改的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立;马骏;赵德有;;板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曲率法[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周鹏;王欣;赵福令;;基于损伤能量法的裂纹梁有限元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6 蔡力勋;包陈;;CT试样在J_(IC)测试中的柔度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重德;;分子柔度和简正座标计算软件MFNC[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8 蔡力勋;陈洪军;包陈;;关于断裂力学柔度测试方法的新思考[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佳;基于可控柔度磨盘的中高频误差抑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双林;基于冲击振动的位移柔度和应变柔度识别方法[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琦;周期激励下结构动柔度鲁棒性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谢利民;基于模态柔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 李伟东;哈密顿体系中分层复杂地基动力柔度精细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9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69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