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舒适度的压型钢板-混凝土楼盖板厚取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7 06:38
【摘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跨度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楼板厚度与固有频率、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满足舒适度要求的板厚建议公式。结果表明:现有规范对于人行荷载的简化忽略了人-板耦合等不利因素,使得峰值加速度计算结果偏小,人行激励模型应当考虑多阶简谐激励、作用位置变化以及人与楼盖相互作用;随着板厚的增加,刚度和质量对于楼盖体系固有频率的影响有一个临界点使固有频率取最小值,一味增加次梁数目到后期往往事倍功半;通过改变结构体系的布置来满足舒适度要求往往比改变板厚更为高效、经济;由于单人行走过程中楼板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短,以均方根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更加合适。
[Abstract]: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el of long-span profiled steel plate-concrete composite flo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b thickness, natural frequency and peak acceleration is studied, and the proposed formula of slab thickness is give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fort deg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ing codes ignore the adverse factors such as man-plate coupling for the simplification of human moving loads, which mak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eak acceleration smaller, and the multi-order harmonic exci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edestrian excitation model. The change of action posi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floor;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te thickness, the effect of stiffness and mas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floor system has a critical point to minimize the natural frequency. It is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to satisfy the comfort requirement by 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than chang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lab, and it is more suitable to take 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because the duration of slab peak acceleration is short in the process of single walking.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广州市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430)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昌;板厚处理──《钣金展开技术手册》的特点之一[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6年03期

2 吴张永,袁子荣,贺鹏,杨用,王强,顾毅;有色金属电解阳极加工板厚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马良;;水电站引水钢管异形管下料计算的板厚处理[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6年12期

4 ;“板厚板形综合控制”课题通过鉴定[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5 李杰成;板厚选择对其造价影响的研究[J];广西土木建筑;2001年04期

6 贾春玉,王英华,周会锋;板形板厚综合调节神经模糊智能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20期

7 苟在彦;结构件板厚处理研究[J];通用机械;2005年07期

8 连家创;王益群;段振勇;宋维公;;板厚板形综合调节新途径的研究[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9 彭凡;T 型焊接板节点疲劳强度板厚效应分析[J];机械强度;1997年01期

10 梁炯丰;易萍华;李爱飞;;拱式转换层板厚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明;葛芦生;姚有领;张晓峰;;带钢生产线板形板厚的解耦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林;张宇献;王建辉;顾树生;;基于多值编码GA-BP混合算法的板形板厚综合预测控制[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林;张宇献;王建辉;顾树生;;基于多值编码GA-BP混合算法的板形板厚综合预测控制[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4 吴召明;宋晓云;王芳;张学庆;;带钢板形板厚模糊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的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麟芬;向爱霞;马卫东;赖为民;卢开颜;张明;刘春阳;;板厚超差标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马涛;安全误区:钢板厚未必安全 车身重反而危险[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吴秀霞;大明公司首创船板“不同板厚折弯”技术[N];中国船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有领;智能自适应解耦控制及其在板形板厚综合控制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8年

2 任新意;1420冷连轧机板形板厚控制数理建模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2年

3 武曲;MDF连续平压板厚自动纠偏协同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志辉;300冷带轧机板形板厚综合解耦控制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2 王宇观;基于影响矩阵的板形板厚综合控制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3 李建伟;板形板厚系统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4 崔发军;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板厚板形综合调节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杜鹏;板带冷轧机板厚板形解耦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张国霞;基于神经网络解耦的板形板厚综合控制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邹鑫;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研究[D];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14年

8 朱书善;基于神经网络的连轧机板形板厚解耦控制[D];北方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0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70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