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砂率下粘土在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下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4:36
【摘要】:目前,对于黏性土到砂性土的一般性土体的流变—固体状态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高岭土和细砂作为基础材料,并按不同比例配制出黏土到砂土共5种土样,通过试验研究,探究其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试验结果明确其在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下力学性能相互关系,并结合颗粒物质约束概念,分析其在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之间转换的机理,并探究土体流变—固体状态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关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蠕变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五种不同土体在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的力学特性及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黏粒含量、含水率、加载速率、密实度等影响因素与土体流变—固体力学性能的关系。试验表明:土体在流变状态下的非衰减临界应力和固体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均随土体黏粒含量的增加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黏粒含量占土体总质量的60%时达到最大。土体在流变状态下的蠕变变形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非衰减蠕变临界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土体在固体状态下的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种土体的抗压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含水率为塑限含水率的60%左右。论文基于颗粒物质约束的概念,分析了颗粒物质在离散状态、流变状态、固体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的机理。颗粒物质的约束状态的转变决定其力学状态的转变,ODI约束是颗粒物质的一般约束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固结约束和接触约束,ODI约束的四种约束能力和对应的自由度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颗粒物质由流变状态向离散状态和固体状态的转变。基于土体流变—固体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分析了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黏粒含量为土体总质量的60%时,土体在流变状态和固体状态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最强,在边坡填土选择上可以考虑黏粒含量60%的土体;砂性土排水性能好,但强度较低,在坡度较小的边坡,砂性土更适合做填筑材料;黏粒含量较高的边坡,排水性能较差,应重点考虑含水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土体含水率越高,在流变—固体状态下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均有明显下降,且土体的蠕变变形值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蠕变是边坡破坏的重要原因,且伴随边坡失稳的全过程,因此,应尽量降低含水率变化对边坡的危害,对于黏粒含量高的边坡更要注意含水率的变化。
【图文】:

曲线,应力条件,蠕变,曲线变化


不同应力条件下土体蠕变曲线

曲线,蠕变变形,蠕变,土体


土体理想蠕变变形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泽乐;阿肯江·托呼提;哈斯亚提·哈里丁;宋加兴;;改性土体材料圆柱体试件轴心抗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2 秦彩虹;宋剑;;粉煤灰改良膨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李西斌;谢康和;陈福全;;考虑软土流变特性和应力历史的一维固结与渗透试验[J];水利学报;2013年01期

4 曲涛;范晓秋;刘鑫;;水泥砂浆固化土抗压强度特性试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靳晓兵;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基于正交分析法的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6 刘保国;崔少东;;泥岩蠕变损伤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7 陈高峰;卢应发;程圣国;;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J];金属矿山;2008年04期

8 滕军林;熊传详;;基于土结构性的软土流变试验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孙钧;;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玉成;杨光华;张玉兴;;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J];灾害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承仁;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强度习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飞艳;非饱和土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应用[D];扬州大学;2012年

2 王妍;养护龄期对石灰改善黄土工程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李文;含水率对甘肃黄土边坡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吴钰骅;软土深基坑工程流变及共同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93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93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