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墓景观的发展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51.2;TU986
【图文】:
选址和建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注重与区域自然融合,注重与区域。有意识地淡化边界,自然地融入区域生态。成都地处西南腹地,受中原礼教影响相对较少,因而呈现出热爱自由,享受的人生态度。表现为重美食、娱乐,不拘泥于成规,易接受新鲜事态度。表现在殡葬方式方面,成都市火葬推行较晚,但火葬率持续多年首位。3成都市公墓的分布范围成都市现有的 33 座经营性公墓,8 处农村公益性墓地,其中农村公益性流 6 处,大邑、崇州各 1 处。分别分布于成都市新都区、金牛区、锦江区、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都江堰市、新津县、蒲江县(如图 2-
与区域山势分布一致(图2-2),公墓选址重山形意图明显。其次,借水之灵,公墓区位多大江大河环绕,都江堰的味江陵园依托青城山盛景,由味江环绕,形成风水上的“玉带缠腰”形制,福山陵园依托飞峨水库聚敛生气;凤凰山回民公墓由凤凰河环绕形成灵动的氛围。最后,公墓选择区位多位于东南和东北方向,西方较少,公墓多坐北朝南,与传统的“负阴抱阳”风水思想吻合:认为“阴宅”(墓地)阴气过盛需借助东方“阳气”(阳光)之力。从地理学和生态学角度来讲,成都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墓区采光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墓区植物的生长,满足人类和植物的向阳性需求,增加墓区的生气。因而公墓选址呈现东部集中,西部稀少的特点。成都市公墓分布与区域地形,特别是区域山脉分布一致,表现为对美好的山水之“境”追求。
3.3 调查范围本文以“情境融合”为理念对成都市范围内的 33 家经营性公墓、8 处公益性公墓、20 处回民公墓进行现场调研。调查范围总面积为 1.46 万平方公里,涉及成都市的 12 个区、2 个直辖区(高新区、天府新区)、5 个市级城市和 4 个县级城市。调研对象分布概况为:市区东北部公墓:石岭公墓、磨盘山公墓、磨盘山满蒙公墓、院山公墓等;东南部:真武山憩园、燃灯寺公墓、金龙山公墓等;市区西部公墓:大朗福满园、味江陵园;市区南部公墓:双流福山陵园、天府新区烈士墓园等;市区北部公墓:皇恩寺公墓,凤凰山回民公墓、新都回民公墓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灿;;新时代背景下景观与影视的火花[J];山海经;2018年14期
2 张新佳;;对符合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的思考[J];花卉;2016年20期
3 吴会娟;甘代军;;地方性与全球性:语言景观的时代表征与激荡[J];长江丛刊;2016年35期
4 林心斌;;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趋势的一些探讨[J];花卉;2016年24期
5 叶淑娟;高宇;;现代养老院中康复景观的思考[J];报刊荟萃;2017年10期
6 许磊;荆福全;;论园林景观与色彩之间的联系[J];明日风尚;2017年19期
7 邬小岚;;景观发展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8 张毅川;乔丽芳;姚连芳;余春林;;郑州黄河滩地景观发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年06期
9 Г.Е.Гришанков;Ф.Н.Милъков;孙维杰;;景观成分与景观形成因素[J];地理译报;1988年04期
10 吴文鲜;;体育景观发展探究[J];现代园艺;201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菡;;对北京市环二环城市绿道景观发展变迁与建设的探讨[A];2015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园林绿化建设——2015年北京园林学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杨小瑞;;小区园林景观发展方向的探研[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3 徐亚如;戴菲;;与“绿道”相结合——中国乡村景观发展的新趋势[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张书驰;薛晓飞;;浅谈欧洲景观变革的动力——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景观变革影响的因素[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杰;;论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地位及其理念创新[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6 王忆梅;唐晓岚;;面向旅游地学的南京栖霞山景观供给力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3届年会暨重庆万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7 张新然;金云峰;;景观设计策略——基于公共性视角的文化设施景观设计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8 ;吴敏丹[A];中国民族建筑2017年5月刊(总第163期)——第七届中国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论坛专刊[C];2017年
9 周浩;谭琪;丛金萍;;基于海绵城市语境下的景观实践总结——以京林生态花园建设为例[A];2017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C];2018年
10 陈琪玲;;响应自然特征的瑞典地域性景观营建思想及途径解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焦自龙;苗木在景观中到底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N];中国花卉报;2019年
2 润泽 编译;亲临其境学习景观史[N];中国花卉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杨铭;景观开发热背后的价值取向和生态隐忧[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红红;把好工程安全质量关 打造绕城景观发展线[N];榆林日报;2011年
5 藏策;风景与景观[N];中国摄影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厉亦平 整理;场所·空间·艺术[N];美术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晁帆;“景观数字化”开启园林4.0时代[N];中国花卉报;2018年
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 常青;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明;走向景观[D];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
2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秦嘉远;景观与生态美学—探索符合生态美之景观综合概念[D];东南大学;2006年
4 童芸;中国当代可持续景观营建的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伍国正;永州古城营建与景观发展特点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靖;传统文化语境下现代景观的传承与嬗变[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生产性景观中农业建筑的当代传承与应用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9年
2 张彤;成都市公墓景观的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霜;安妮·维斯顿·斯本的景观语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黄黾;后现代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景观作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曾丽竹;景观基础设施导向的高架桥下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6 曾子辰;康复景观视角下的养老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7 王蒙;基于感官趣味式景观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唐靖茹;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生产性景观在成都市社区公园中的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9 任文雨;泰国曼谷地区语言景观及其汉语使用情况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10 苏晓茜;居伊·德波景观社会批判理论及意义[D];辽宁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0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7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