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场所认知的博览建筑的交通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3:01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博览建筑已逐渐成为一种最重要、最普遍的建筑类型。它具有多重社会意义,在城市历史传承、文化振兴方面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并承载了人们休闲、社交、娱乐和文化传播的多种需求。交通空间作为博览建筑的整体脉络,起到了组织流线、连接空间的重要作用,是设计复杂性和多元化集中体现的空间元素,也是表达空间逻辑和设计理念的重要形式。当前,场所精神的弱化和丧失使建筑师们重新思考场所对世界建筑多样性的意义,探寻建筑中场所精神的复兴。在对场所精神塑造的过程中,当代建筑师应当把设计重点放在主要使用人群上,探索社会公众如何在建筑场所中产生共鸣、获得对城市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本文运用建筑现象学与知觉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以参观者的场所感知为出发点,针对大量博览建筑的交通空间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交通空间中场所认知的塑造方法。对空间的组织形态、烘托主题的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者的场所体验进行具体的设计探讨,提出了关于交通空间设计的优化改进建议;同时为博览类建筑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以期对博览建筑创作实践及工程建设产生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242.5
【部分图文】:

埃及金字塔,阿尔卑斯山,来源,图片


自然的场所指不具有边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可称之为地景。自然??的场所在进化论的基础上与具体的自然元素或物产生关联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层??次和空间结构(如图1.2)。在此基础上,人们创造出了人为的场所——建筑物。??建筑物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有意义的边界。自然力量的内涵被人们具体化为物或??者利用线条装饰来表现。比如古代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通过构筑的巨型岩石表??达对太阳神的膜拜,这些巨石被创造成类似高山的形态以连接天地的垂直轴线,??同时处在沙漠与绿洲(死亡与绿洲)的连接处,将自然的空间结构形象化(如图??1.3)。这是古代将自然场所的力量引入到人为场所的方法,基本上延续至今,尤??其在宗教建筑中的体现最为显著。??_氣:誠??图1.2阿尔卑斯山地景?图1.3埃及金字塔??(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片来源:images.google.com/)??本文关于场所的研究范围指人为场所出现的现象。人为场所包含一系列的环??境层次,从城市到建筑物或其内部。自重拾场所精神的概念提出,博览建筑由于??其文化性在设计方面被呼吁契合场所,因此对于博览建筑的设计需要满足提升人??们对场所的空间感知,使人产生方向感和认同感。本文以博览建筑中的交通空间??为个体研宄对象

博览建筑


?第2章博览建筑交通空间基本概述???190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发展以及以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论指??导下的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建筑功能和形式对应的关注,使得博览建筑脱离其以往??容纳的宫殿、寓所,成为一种独立且有识别性的公共建筑类型。现代建造技术??的发展为博览建筑在功能、结构、材料方面的革新提供必要条件。博览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职能更加明显,对于观众的参与性也更加关注,建筑形式变得多样化,??交通空间也从密闭单一转变为形态自由开敞。??现代主义博览建筑发展至今,加入新媒体技术使观众的空间体验更强,从初??期对公众知识普及的“教化”性质转变为公众参与的娱乐性,从政府管理的场所转??变为公众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且包含各个社会层面的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征。博览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转变与交通空间的关系如下:?????

基于场所认知的博览建筑的交通空间研究


线型交通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克宁;;空间感知中的时间与记忆[J];建筑师;2015年04期

2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年01期

3 凯特·古德温;司马蕾;;感知空间:建筑之重新想象[J];世界建筑;2014年09期

4 刘佳凝;;动静之间——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室内设计[J];中外建筑;2014年06期

5 凌世德;郑爽;周卫东;;空间·事件·漫游[J];中外建筑;2013年04期

6 吴云一;;空间之相——解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手法及其艺术表现力[J];华中建筑;2012年10期

7 Jacob;Hedrich Blessing;;多媒体画廊[J];设计;2012年08期

8 秦静;李世芬;;博览建筑流线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性建构研究[J];中外建筑;2012年05期

9 陈丽;;意大利MAXXI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罗马[J];时代建筑;2011年01期

10 赵湘伟;王梅;;博物馆展示空间自然采光及其场所精神[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军伟;艺术与博物馆[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思齐;感知建筑—基于感知的建筑空间体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马辰龙;叙事学视角下的博览建筑展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许俊杰;当代博物馆交通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蒋媛;革命纪念馆中叙事节点的内部空间情节建构与表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万依依;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祝容;博览建筑交通空间中的模糊性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杨纵横;从空间到场所[D];重庆大学;2013年

8 王璐;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博;建筑空间的多层次感知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陈瞰;中国画境下的美术馆场所营造[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55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