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濉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
本文关键词:泗洪—濉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既是城市发展的策源地,也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生态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平台。塑造城市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滨水空间,是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加强滨水景观生态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总体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研究背景和城市滨水区相关研究理论的阐述,第二部分是以泗洪县濉河风光带为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第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有关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生态恢复理论、海绵城市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理论以及总结了国内外滨水区景观建设的相关案例特点。在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中,首先在深入了解泗洪县濉河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软件辅助分析制图等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挖掘泗洪县濉河滨河景观具有价值的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主要以滨水景观的地域性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保存城市地域性特色、保护区域物种多样性为设计原则,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运动处方为指导理论,通过运用当地乡土植物,恢复文化码头以及提取当地文化符号作为铺装、景观小品的元素的途径,保护地域性特色;通过恢复河岸自然驳岸,在水域环境中保留和创造多空隙环境,来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塑造泗洪县濉河丰富多样、连续的滨水公共空间,保证滨水地带的共享性,进而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设计的完成,意欲塑造出独具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以城市生活功能为主导的、关注滨水游赏活动的生态濉河纽带,为当地市民构建一处开放性强、多元化的滨水公共空间。
【关键词】:濉河 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 滨水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城市化导致城市滨水生态的破坏10
- 1.1.2 城市居民对滨水空间的诉求10
- 1.1.3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文化的缺失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设计内容与研究方法11-12
- 1.3.1 设计内容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相关理论12-13
- 1.4.1 生态恢复理论12
- 1.4.2 生物多样性理论12
- 1.4.3 运动处方理念12-13
- 1.5 相关概念13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13-20
- 1.6.1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6.2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14-16
- 1.6.3 国内研究综述16-17
- 1.6.4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17-20
- 2 规划地概况20-26
- 2.1 区位关系20-21
- 2.1.1 地理区位20-21
- 2.1.2 交通区位21
- 2.2 自然条件21-22
- 2.2.1 水文条件21-22
- 2.2.2 气候条件22
- 2.3 人文条件22
- 2.3.1 人文历史22
- 2.3.2 民俗文化22
- 2.4 现状场地22-24
- 2.4.1 现状用地类型22-23
- 2.4.2 现状植被23-24
- 2.4.3 场地内部现状24
- 2.5 濉河风光带开发与利用SWOT分析24-26
- 2.5.1 优势24-25
- 2.5.2 劣势25
- 2.5.3 机遇25
- 2.5.4 挑战25-26
- 3 规划设计构思26-29
- 3.1 规划设计依据26
- 3.2 规划设计目标26
- 3.2.1 尊重自然,营造和谐滨水26
- 3.2.2 传承文脉、构建城市意向26
- 3.2.3 通城达江,发展生活岸线26
- 3.2.4 立足现状,创造区域引擎26
- 3.3 规划设计原则26-27
- 3.3.1 因地制宜原则26-27
- 3.3.2 生态优先原则27
- 3.3.3 科学布局原则27
- 3.3.4 整体协调原则27
- 3.3.5 废物利用原则27
- 3.4 规划设计定位27-29
- 4 总体设计29-33
- 4.1 总体规划结构29
- 4.2 功能分区规划29-31
- 4.2.1 生态休闲区29-30
- 4.2.2 活力城市区30-31
- 4.3 交通分析31-32
- 4.3.1 道路系统31
- 4.3.2 道路游线设计31-32
- 4.4 总平面图32-33
- 5 专项设计33-42
- 5.1 种植设计33-36
- 5.1.1 种植设计原则33-34
- 5.1.2 分区设计34-35
- 5.1.3 绿化树种选择35-36
- 5.2 竖向分析36-38
- 5.2.1 高程分析36
- 5.2.2 剖立面分析36-38
- 5.3 驳岸分析38-39
- 5.4 景观设施39-40
- 5.4.1 公共服务设施39
- 5.4.2 管理设施39
- 5.4.3 游览设施39-40
- 5.5 地域文化元素40
- 5.6 照明设计40-41
- 5.7 生态专项设计41-42
- 5.7.1 雨水收集系统41-42
- 5.7.2 生态铺装42
- 5.8 相关经济技术指标42
- 6 项目总结与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权;;宿县奎濉河污染区饮水规划工程中几个问题的刍议[J];治淮;1989年03期
2 何华松;洪泽湖上的奎濉河[J];中国水利;1997年08期
3 王永权,戴安君,李胜亚;奎濉河及其治理[J];治淮;1999年06期
4 蒲丽华;;奎濉河“2006.7.2”暴雨及治理效益分析[J];江淮水利科技;2007年02期
5 杜长辉;马爱护;;濉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雒建利;;欠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塑造探索——以泗洪濉河风光带城隍庙地块详细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9年06期
7 花颖;;灵璧县2006年濉河流域涝灾成因分析及治理建议[J];江淮水利科技;2006年06期
8 于振云;;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减灾效果分析[J];江淮水利科技;2007年05期
9 陈得阳;赵金凤;;奎河土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治淮;2008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雒建利;段进;;欠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塑造探索——以泗洪濉河风光带城隍庙地块详细规划设计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高传立;奎濉河治理工程通过验收[N];徐州日报;2008年
2 杨杰;政协建议让新濉河变清[N];江淮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泗洪—濉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泗洪—濉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