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助剂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聚羧酸系减水剂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发现混凝土原材料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砂石中含泥量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发挥影响显著。目前关于系统的研究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的规律和机理较少,为了更好的指导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推广应用,迫切需要提出解决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措施,并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措施的规律和影响机理。本研究发现在蒙脱土、膨润土、高岭土和自筛土等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对PCA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常用化学物质抗泥助剂探究实验中,就净浆和砂浆实验并综合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来看,有机阴离子类牺牲剂型抗泥剂中最好的为对氨基苯磺酸钠;有机阳离子类牺牲剂型抗泥剂中最好的为四甲基氯化铵;有机中性类牺牲剂型抗泥剂中最好的抗泥剂为聚乙二醇2000;无机盐类抗泥剂中最好的抗泥剂为无水偏硅酸钠。通过自制抗泥剂的正交设计实验得到了抗泥剂的最佳合成配比,且发现各化学物质对抗泥剂抗泥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SMAS引发剂总量AM。再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制备的抗泥剂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抗泥剂发现,酰胺基团很有可能存在于其中,并拥有羧基、羟基、C-C等减水剂相关的官能团。相对分子量分析发现,所合成的抗泥剂具有比聚羧酸减水剂更小的分子量,大致的分布区间应该是分子量18000左右。而且,具有较小分子量、更均匀的分子量分布和较高的目标分子量聚合物占比的抗泥剂才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自制抗泥剂KN的混凝土实验发现,其明显改善了含有一定量粘土矿物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并且7d和28d强度也有改善提高,其中7d强度提高得更高。从复配和适应性研究结果来看:当PCA-KN与对氨基苯磺酸钠、四甲基氯化铵、聚乙二醇2000和无水偏硅酸钠四种常用化学物质抗泥助剂达到最佳配比时,PCA-KN与四种抗泥助剂复配更多的是改善了复配减水剂的经时损失,对流动度的提高有少量的改善;PCA-KN对掺合料粉煤灰、矿粉和硅灰没有表现出不适应性;PCA-KN对基准水泥、拉法基P.O 42.5R水泥和富皇P.O 42.5R水泥没有表现出不适应性,与上述水泥的相容性较好;PCA-KN对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和脂肪族减水剂没有表现出不适应性。
【关键词】:粘土矿物 聚羧酸减水剂 助剂 抗泥性能 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04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0
- 1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几种常用的减水剂及其性能11-14
- 1.2.1 萘系高效减水剂11-12
- 1.2.2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12-13
- 1.2.3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13-14
- 1.2.4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14
- 1.3 减水剂的减水分散作用机理研究概述14-17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1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9-21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1-24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
- 1.5.2 主要研究内容22-24
- 2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24-30
- 2.1 试验原材料24-26
- 2.1.1 抗泥剂合成原料24
- 2.1.2 水泥24-25
- 2.1.3 矿物掺合料25
- 2.1.4 粗集料25
- 2.1.5 细集料25-26
- 2.1.6 粘土矿物26
- 2.1.7 减水剂26
- 2.1.8 水26
- 2.2 试验主要仪器26-27
- 2.2.1 合成试验26-27
- 2.2.2 性能检测试验27
- 2.3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27-30
- 2.3.1 抗泥剂及减水剂固含量测定27
- 2.3.2 水泥净浆流动度及其分散保持性能测定27-28
- 2.3.3 水泥胶砂流动度及其分散保持性能测定28
- 2.3.4 水泥胶砂减水率测定28
- 2.3.5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检测28
- 2.3.6 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28-30
- 3 常用抗泥化学物质的抗泥性能研究30-66
- 3.1 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及试验粘土矿物的选择30-35
- 3.1.1 聚羧酸减水剂A及粘土矿物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30-32
- 3.1.2 聚羧酸减水剂A及粘土矿物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32-35
- 3.2 有机阴离子类牺牲剂型抗泥助剂对抗泥效果的影响35-39
- 3.2.1 硬脂酸钠对抗泥效果的影响35-37
- 3.2.2 对氨基苯磺酸钠对抗泥效果的影响37-39
- 3.3 有机阳离子牺牲剂型抗泥助剂对抗泥效果的影响39-44
- 3.3.1 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抗泥效果的影响39-41
- 3.3.2 四甲基氯化铵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1-42
- 3.3.3 四乙基氯化铵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2-44
- 3.4 有机中性类牺牲剂型抗泥助剂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4-50
- 3.4.1 聚乙二醇2000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4-46
- 3.4.2 聚乙二醇1500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6-48
- 3.4.3 尿素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8-49
- 3.4.4 聚乙烯醇1788对抗泥效果的影响49-50
- 3.5 无机盐类抗泥助剂对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效果的影响50-57
- 3.5.1 无水偏硅酸钠对抗泥效果的影响50-52
- 3.5.2 磷酸三钠对抗泥效果的影响52-53
- 3.5.3 氯化钾对抗泥效果的影响53-55
- 3.5.4 无水氯化钙对抗泥效果的影响55-57
- 3.6 减水剂与各抗泥型助剂复配后的匀质性57
- 3.7 减水剂试样红外光谱分析57-58
- 3.8 粘土与抗泥助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8-60
- 3.9 粘土影响水泥分散性能机理的探讨60-63
- 3.9.1 粘土矿物在水中的特性60-62
- 3.9.2 粘土自身的吸水膨胀62
- 3.9.3 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62-63
- 3.10 本章小结63-66
- 4 抗泥助剂合成研究66-84
- 4.1 实验原理66-67
- 4.2 聚合反应过程67-68
- 4.3 抗泥剂正交实验设计68-70
- 4.3.1 正交实验设计原理68-69
- 4.3.2 正交实验设计方案与结果69-70
- 4.4 抗泥剂单因素优化实验70-79
- 4.4.1 浓度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70-74
- 4.4.2 聚合温度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74-75
- 4.4.3 反应各阶段时间控制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75-78
- 4.4.4 最终产物pH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78-79
- 4.5 抗泥剂的红外光谱分析79
- 4.6 抗泥剂的分子量分布79-82
- 4.7 抗泥剂的性能82-83
- 4.7.1 抗泥剂的匀质性能82
- 4.7.2 混凝土性能82-83
- 4.8 本章小结83-84
- 5 抗泥剂的复配与适应性研究84-96
- 5.1 各抗泥型助剂与合成抗泥剂复配试验84-88
- 5.1.1 对氨基苯磺酸钠与合成抗泥剂复配试验85-86
- 5.1.2 四甲基氯化铵与合成抗泥剂复配试验86-87
- 5.1.3 聚乙二醇2000与合成抗泥剂复配试验87
- 5.1.4 无水偏硅酸钠与合成抗泥剂复配试验87-88
- 5.2 矿物掺合料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88-91
- 5.2.1 粉煤灰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88-89
- 5.2.2 矿粉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89-90
- 5.2.3 硅灰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0-91
- 5.3 水泥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1-92
- 5.4 减水剂种类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2-94
- 5.4.1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2-93
- 5.4.2 脂肪族减水剂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3-94
- 5.4.3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对抗泥剂性能的影响94
- 5.5 本章小结94-96
- 6 结论与展望96-98
- 6.1 结论96-97
- 6.2 展望97-98
- 致谢98-100
- 参考文献100-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锦岗;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聚羧酸减水剂大单体的合成方法[J];商品混凝土;2011年07期
2 马保国;胡家兵;谭洪波;;两种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5期
3 王景华;贾吉堂;张明;张培林;王惠忠;;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8期
4 付强善;王小兵;熊磊;蒋长清;;低标号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9期
5 刘娟红;高霞;纪洪广;;无机盐对硫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相互作用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李顺;李安;温永向;王胜年;;聚羧酸减水剂防腐技术研究[J];水运工程;2014年05期
7 马保国;谭洪波;潘伟;李亮;;聚羧酸减水剂的两亲匹配[J];化工进展;2007年12期
8 黄雪红;林埔;郑木霞;翁荔丹;陈震;;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微观表现[J];广州化学;2008年01期
9 杨斌;;聚羧酸减水剂机理及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年06期
10 雷西萍;;聚羧酸减水剂对矿渣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妮;韦江雄;余其俊;马天从;郑建;吴永斌;;一种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于连林;蔡庆杰;范雷;周立明;;含有磷酸官能团的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王友奎;赵帆;李绵贵;杨灿;;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刘方;何唯平;;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顺;;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季亚军;韦江雄;余其俊;;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国忠;宋树贵;沈建新;;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郑飞龙;方云辉;陈小路;兰自栋;蒋卓君;柯余良;于飞宇;林添兴;;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醚类聚羧酸减水剂合成[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王太山;温宏平;吕长亮;宋家乐;;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王自卫;裴继凯;赵婷婷;曹永旺;李军平;王正波;任建国;;防霉变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琪;后高铁时代 聚羧酸减水剂企业何去何从?[N];中国建材报;2012年
2 晓强;武汉格瑞林建设年产30万吨聚羧酸减水剂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可心;湖北统领科技集团年产二千吨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合成生产线投产[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北京东方新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黎思幸;封端醚型系列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晓轩;“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绿色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14年
6 刘江宁 李军业;聚羧酸减水剂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姜艳 金凤龙 刘鑫;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合成及其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程超;中建商混公司外加剂厂科技创效200万元[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传化股份 拟在杭州设立合资公司[N];证券时报;2010年
10 程超 王爱武;中建三局商品砼公司外加剂厂成功生产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刘治华;不同羧基密度与功能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王林;粘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楠;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分散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胡倩文;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余文志;RAFT法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及分子量参数对其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隗功骁;超早强聚羧酸减水剂对预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刘斌;含泥量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磊;低分子量聚羧酸盐粘土抑制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林龙;抑制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负效应的添加剂及其作用机理[D];重庆大学;2015年
8 鲜芳燕;氰基及酯基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徐庆涛;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妍;蔗糖酯基大分子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助剂改善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