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提高聚甲醛纤维与混凝土界面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22:16
  为了提高聚甲醛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作用,首先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活化预处理,然后再接枝纳米SiO2颗粒,研究了不同接枝温度、接枝时间、接技浓度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SiO2后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当SiO2质量分数为4%,接枝时间为2 h,温度为50℃时,纤维的断裂强力提升至26.53 N,接枝SiO2后纤维的拉拔强力较原纤维提高了3.45倍。认为: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纤维接枝纳米SiO2可以有效提升纤维的拉拔强力。 

【文章来源】:棉纺织技术. 2020,4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提高聚甲醛纤维与混凝土界面作用的研究


DBD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模拟图

示意图,拉拔,纤维,样品


制备尺寸为1.0 cm×1.0 cm×0.5 cm(长×宽×高)的模具。首先将水和水泥以7∶20的比例充分混合形成水泥混凝土浆,然后慢慢倒入模具中,再把纤维穿插在模具中心。充分振荡后,室温下固化1天,再将样品放在数控水泥砼标准养护箱中,于20℃的温度和95%的相对湿度下养护7天,得到如图2所示的拉拔测试样品。2.4 性能测试

红外光谱图,纤维,红外光谱,等离子体处理


为了分析POM纤维改性前后表面化学基团的变化,对POM纤维,DBD-POM纤维,接枝温度为50℃、Si O2NPs质量分数为4%、接枝时间为2 h的POM纤维进行红外光谱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等离子体处理后,在1 650 cm-1处出现了羰基—C=O吸收峰,在3 300 cm-1和3 500 cm-1之间出现了—OH吸收峰,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POM纤维表面确实引入了极性基团,也说明等离子体处理是有效的。在接枝Si O2NPs后,443 cm-1处出现了—Si—O—Si—键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POM纤维表面接枝了Si O2NPs。3.2 接枝条件的纤维表面微观形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离子体诱导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J]. 魏发云,张伟,邹学书,何洋,张瑜.  纺织学报. 2017(09)
[2]紫外光辐照对聚甲醛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 石文奇,陈玉波,曲梅,甘厚磊,陈真真.  合成纤维工业. 2015(04)
[3]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未来[J]. 吴中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9(01)

硕士论文
[1]聚甲醛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D]. 刘露.武汉纺织大学 2013
[2]纳米材料与粉煤灰复掺对混凝土渗透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李帅.河北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97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97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