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回归的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2 08:07
【目的】为控制城镇蔓延和保护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划定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这对城镇规划与空间扩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结合工程地质、水域环境、生态与农业、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共5类因子以及下属的12个二级因子构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体系;以201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为基准,运用逻辑回归模型模拟未来城镇用地,基于评价结果划定2030年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并进行精度评价;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交互探究。【结果】逻辑回归模型划定2030年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为3 334.82km2,初步构建了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模拟预测精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位于0.8,0.7以上;准确率和Kappa系数分别为0.994,0.806;测试、训练和全体数据的AUC值均在0.95以上。其次,因子探测中的首位因子为夜间灯光数据和GDP数据。【结论】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符合规划要求。重庆市内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未来的城镇扩展预测规模:都市区最大,其次为一小时经济圈(除都市区),再次渝东北,最小的为渝东南地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体现了区域协同、高效发展。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影响因子专题图
基于逻辑回归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路线
从空间上来看(图3),建成区与城镇开发边界在空间分布上高度一致,重庆市初步构建了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缩小。在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郊区及其各区县初步形成了点状和网络状的城镇空间结构。由建成区的空间分布可知,中心城区主要位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模拟的各地区城镇用地基本在原有的建成区基础上扩张,其中都市区扩张结果较为明显。城镇拓展方向主要以中心城镇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这些区域坡度平缓,地形起伏度不大且均无大断裂带的分布,有利于城镇空间的扩张,这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定基本一致。由于重庆市面向2035年的城乡总体规划还没正式发布,因此目前的规划方案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图4 预计2030年重庆市城镇的开发边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NPP/VIIRS卫星夜光数据的新建高铁站所在县域的GDP估算模型[J]. 屈辰阳,张莉,汪鸣泉,王茂华. 国土资源遥感. 2020(02)
[2]行政区划调整的政区位势理论与模型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 王开泳,王甫园,陈田. 地理学报. 2019(12)
[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和CA-Markov模拟的平原型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南昌市为例[J]. 易丹,赵小敏,郭熙,赵丽红,张晗,韩逸,Roshan Subedi,罗志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1)
[4]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J]. 高晓路,吴丹贤,周侃,廖柳文. 地理研究. 2019(10)
[5]基于互信息和逻辑回归的新词发现[J]. 陈先来,韩超鹏,安莹,刘莉,李忠民,杨荣.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9(08)
[6]广东省级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思路与方法[J]. 周祥胜,汤燕良,李禅,江玉麟,史雅娟. 规划师. 2019(11)
[7]重庆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与思考[J]. 何波,钱紫华. 城乡规划. 2019(03)
[8]中国城市开发边界研究综述[J]. 朱一中,王韬,张倩茹. 中国名城. 2019(06)
[9]山地斜坡灾变韧性大数据分析模型与应用研究——以城口县为例[J]. 孙德亮,吴健平,文海家,薛蒙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10]基于反规划与FLUS模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 张亚飞,廖和平,李义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4)
硕士论文
[1]基于RS和GIS的太原市主城区扩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晓荣.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的临沂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研究[D]. 崔敬涛.南京大学 2014
[3]基于GWR模型的耕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 茆三芹.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6057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影响因子专题图
基于逻辑回归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路线
从空间上来看(图3),建成区与城镇开发边界在空间分布上高度一致,重庆市初步构建了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缩小。在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郊区及其各区县初步形成了点状和网络状的城镇空间结构。由建成区的空间分布可知,中心城区主要位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模拟的各地区城镇用地基本在原有的建成区基础上扩张,其中都市区扩张结果较为明显。城镇拓展方向主要以中心城镇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这些区域坡度平缓,地形起伏度不大且均无大断裂带的分布,有利于城镇空间的扩张,这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定基本一致。由于重庆市面向2035年的城乡总体规划还没正式发布,因此目前的规划方案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图4 预计2030年重庆市城镇的开发边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NPP/VIIRS卫星夜光数据的新建高铁站所在县域的GDP估算模型[J]. 屈辰阳,张莉,汪鸣泉,王茂华. 国土资源遥感. 2020(02)
[2]行政区划调整的政区位势理论与模型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 王开泳,王甫园,陈田. 地理学报. 2019(12)
[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和CA-Markov模拟的平原型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南昌市为例[J]. 易丹,赵小敏,郭熙,赵丽红,张晗,韩逸,Roshan Subedi,罗志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1)
[4]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J]. 高晓路,吴丹贤,周侃,廖柳文. 地理研究. 2019(10)
[5]基于互信息和逻辑回归的新词发现[J]. 陈先来,韩超鹏,安莹,刘莉,李忠民,杨荣.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9(08)
[6]广东省级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思路与方法[J]. 周祥胜,汤燕良,李禅,江玉麟,史雅娟. 规划师. 2019(11)
[7]重庆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与思考[J]. 何波,钱紫华. 城乡规划. 2019(03)
[8]中国城市开发边界研究综述[J]. 朱一中,王韬,张倩茹. 中国名城. 2019(06)
[9]山地斜坡灾变韧性大数据分析模型与应用研究——以城口县为例[J]. 孙德亮,吴健平,文海家,薛蒙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10]基于反规划与FLUS模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 张亚飞,廖和平,李义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4)
硕士论文
[1]基于RS和GIS的太原市主城区扩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晓荣.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的临沂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研究[D]. 崔敬涛.南京大学 2014
[3]基于GWR模型的耕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 茆三芹.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6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4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