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大学科技园研究 ——以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11 20:3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因此,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已成为当代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科学前沿。本文以研究世界大学科技园区的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研究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现象放在当下我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背景下,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知识时代的规划和设计策略的探讨,以及对南京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现实问题的梳理、分析和比较,寻找在转型过程中城市以及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相应对策。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区空间规划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科技园区的相关概念、发展规律和研究理论,论述了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二部分:介绍了“知识城市”的概念和特征,从创新网络、产业发展、区位等方面概括论述了大学科技园与知识城市之间的关联;第三部分:概括总结了大学科技园区以...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背景与挑战
        1.2.1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时代背景
        1.2.2 我国大学科技园面临的历史挑战
    1.3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大学科技园规划发展的研究
        1.3.2 国内大学科技园规划发展的研究
    1.4 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4.1 基本理论依据
        1.4.2 本文研究的立场、目标和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框架
    1.6 研究视角和范围
        1.6.1 大学科技园研究的角度
        1.6.2 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研究范围的划定
第二章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述
        2.1.1 大学科技园及其相关概念综述
        2.1.2 大学科技园区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概况
        2.1.3 我国大学科技园及相关园区的发展概况
        2.1.4 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
    2.2 大学科技园区的演变历程
        2.2.1 园区规划的初始阶段
        2.2.2 园区的规划发展
        2.2.3 科学城的规划及其发展
        2.2.4 科学园区、科学工业园区的规划
        2.2.5 高科技产业带(High-Tech Zones)和高技术城(Technopolis)的发展
    2.3 我国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实践的发展
        2.3.1 园区的区位分布
        2.3.2 空间规划的类型和特征
        2.3.3 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 大学科技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3.1 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趋向—“知识城市”
        3.1.1 “知识城市”的内涵
        3.1.2 “知识城市”的特征
        3.1.3 全球“知识城市”的范式
    3.2 大学科技园与“知识城市”的关联
        3.2.1 大学科技园与“知识城市”的创新关联
        3.2.2 大学科技园与“知识城市”的产业关联
        3.2.3 大学科技园区与“知识城市”的区位关联
    3.3 大学科技园区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关联
        3.3.1 大学科技园区与城市空间规划
        3.3.2 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城市规划策略的关联
    3.4 大学科技园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3.4.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4.2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3.4.3 大学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5 小结
第四章 大学科技园区的布局与研发创新建筑空间研究—整合协同策略
    4.1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特征分析
        4.1.1 创新活动特征
        4.1.2 产业行为划分及特点
        4.1.3 大学科技园区及其建筑的结构组织特征
    4.2 整合协同的设计策略
        4.2.1 人类聚居学的系统观
        4.2.2 整合协同设计策略
    4.3 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和研发建筑设计
        4.3.1 大学科技园区的布局与规划
        4.3.2 研发创新建筑设计类型和设计原则
        4.3.3 创新建筑的空间构建
    4.4 小结
第五章 南京—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5.1 南京—大学科技园区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
        5.1.1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发展
        5.1.2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影响
        5.1.3 “特区化”政策
        5.1.4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布局
    5.2 “科技地产”的误区
        5.2.1 大学科技园区相关地产开发竞争
        5.2.2 城市发展中的趋同化竞争
        5.2.3 科技园区内建设扩张
    5.3 大学科技园区与城市空间发展
        5.3.1 南京城市的定位发展
        5.3.2 城市空间规划进程
        5.3.3 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发展观
        5.3.4 园区空间规划建设
        5.3.5 城市设计的认识
        5.3.6 建筑设计的困惑
    5.4 南京—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环境的形成与转变
        5.4.1 创新环境的基础条件
        5.4.2 南京创新环境的思考
    5.5 小结
第六章 南京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知识城市”空间发展的构想
    6.1 南京总体规划
        6.1.1 总体目标
        6.1.2 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
    6.2 多种空间发展模式的启示
        6.2.1 多种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
        6.2.2 发展模式的选择
        6.2.3 空间发展模式的启示
    6.3 南京的创新空间规划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
        6.3.1 大学与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
        6.3.2 城市空间规划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
        6.3.3 构建富有活力的人居科研环境
    6.4 南京—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6.4.1 旧城区的城市更新—中航科技城
        6.4.2 城市副中心仙林大学城——徐庄软件园规划调整
        6.4.3 新城区发展——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现实意义
    7.2 主要工作
    7.3 主要观点
    7.4 主要创新点
    7.5 思考和启示——发展趋势
    7.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制性详细规划 灵活性策略研究——新加坡“白地”经验及启示[J]. 黄经南,杜碧川,王国恩.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5)
[2]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科技园区空间规划[J]. 郑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6)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J]. 王荣,梅霞,徐士丹,丁海霞.  科技信息. 2013(19)
[4]加快人才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研究——人才问题的“南京现象”及其破解策略[J]. 赵永乐,潘运军.  第一资源. 2013(02)
[5]南京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 陈美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04)
[6]论知识经济下的我国民营经济的创新与发展[J]. 吴琦.  生产力研究. 2012(08)
[7]规划公众参与的转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杨静.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2)
[8]以机制创新促进体制改革——试论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突破口[J]. 陈小浒.  科技与经济. 2011(02)
[9]被长三角结构空洞化的南京城市定位批判研究与建构——中国城市“十二五”规划雷同化纠谬与创新[J]. 张鸿雁.  中国名城. 2011(03)
[10]范式与特点:全球知识城市案例分析[J]. 王志章.  城市观察. 2010(01)

博士论文
[1]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 官远发.同济大学 2007
[2]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D]. 夏海钧.暨南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初探[D]. 顾中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科技园研发中心设计初探[D]. 孙振华.东南大学 2005
[3]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园[D]. 王晓冰.天津大学 2004
[4]大学科技园规划与设计研究[D]. 徐鑫.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719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719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