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GFRP加固榫卯节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9:09

  本文关键词:GFRP加固榫卯节点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特色在于榫卯结构的连接,它以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两个木构件上,在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古建筑榫卯结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破坏,其木梁也受到了自然灾害(如酸雨)的无情侵袭以及举不胜举的人为破坏,不可避免地给古建筑造成了损伤,所以需要有效的加固方式维修木结构建筑物。本文通过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玻璃纤维加固木结构榫卯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通过玻璃纤维加固受酸雨腐蚀木梁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荷载-应变曲线;得出榫卯在加固前后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及木梁的极限承载力等性能,结果显示采用玻璃纤维布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ANSYS模拟木结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结构的承载力及破坏情况;分析比较实验与仿真模拟得出的曲线图、极限承载力等,验证两者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GFRP加固榫卯结构:比较在不同玻璃纤维加固层数下,榫卯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及刚度;比较在同一层数,玻璃纤维加固不同部位下的承载力、延性及刚度,得出玻璃纤维加固榫卯结构的最佳层数及最佳部位;此外,本文利用ANSYS对木梁进行了GFRP加固仿真模拟,通过两种不同尺寸的木梁,在不同层数的加固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种木梁的延性及承载力。
【关键词】:榫卯结构 古建筑 加固 玻璃纤维 仿真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6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古建筑加固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8-10
  • 1.2 古建筑加固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古建筑木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10-11
  • 1.2.2 榫卯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11
  • 1.2.3 榫卯结构简介11-14
  • 1.2.4 木材简介14-16
  • 1.3 纤维布研究背景与意义16-17
  • 1.4 本文主要内容17-18
  • 第2章 GFRP加固榫卯的试验研究18-31
  • 2.1 实验目的及试验测试内容18-19
  • 2.2 实验模型设计方案19-22
  • 2.2.1 试件尺寸19-21
  • 2.2.2 试件制作21-22
  • 2.2.3 加载制度22
  • 2.3 试件加固方式及其测点布置22-23
  • 2.4 实验现象及其分析23-25
  • 2.4.1 未加固构件试验24
  • 2.4.2 加固后构件试验24-25
  •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25-30
  • 2.5.1 滞回曲线26-27
  • 2.5.2 骨架曲线27-28
  • 2.5.3 刚度退化28-29
  • 2.5.4 延性(变形能力)29-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玻璃纤维加固受酸雨侵蚀木梁的试验研究31-39
  • 3.1 试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31-32
  • 3.1.1 研究意义31-32
  • 3.1.2 研究内容32
  • 3.1.3 研究方法32
  • 3.2 实验方案32-33
  • 3.2.1 加载方案33
  • 3.2.2 试验测量内容33
  • 3.3 试验过程及试验分析33-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木结构榫卯有限元分析39-50
  • 4.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39-40
  • 4.2 未加固榫卯模型分析40-44
  • 4.2.1 未加固榫卯的模型建立40-43
  • 4.2.2 未加固试验结果分析43-44
  • 4.3 榫卯结构加固模型分析44-49
  • 4.3.1 GFRP加固榫卯模型的建立-榫眼及卯口连接处的梁及柱子上44-45
  • 4.3.2 GFRP加固榫卯模型的建立-柱子上45-46
  • 4.3.3 试验结果分析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木梁静力分析50-58
  • 5.1 加固前后木梁的有限元模型建立50-53
  • 5.1.1 未加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0-51
  • 5.1.2 GFRP加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1-53
  • 5.2 木梁加固前后的结果分析53-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6.1 结论58-59
  • 6.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学才;;谈谈榫卯[J];建筑工人;1991年11期

2 周乾;闫维明;;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孟涛;沈小璞;;带有关键榫卯节点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严钧;任晓婷;李洪;;中国古代榫卯式梁桥[J];古建园林技术;2009年04期

5 张少华;姬东;朱俊;瞿仲明;;多层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拼装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0年10期

6 闫维明;张博;周乾;郭元君;;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试验[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2期

7 陈钧杰;;杠谚语三则[J];建筑工人;1989年04期

8 杨艳华;王俊鑫;徐彬;;古木建筑榫卯连接M-θ相关曲线模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1期

9 罗芬;杨君顺;;榫卯构造在产品设计中的启示[J];包装工程;2009年05期

10 ;榫卯印象[J];城市环境设计;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文义;;古建筑木构件节点榫卯作用分析与阻燃防火技术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葛鸿鹏;周鹏;伍凯;赵鸿铁;;古建木结构榫卯节点减震作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春艳;段树金;林玉森;;榫卯连接组装钢框架自振特性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4 周乾;闫维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 )[C];2010年

5 竺润祥;董益平;任茶仙;俞茂宏;;榫卯连接的古木结构静力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自刚;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摩擦耗能及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侯静;基于有限元技术的传统结构榫卯带缝工作的性能研究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柏益伟;榫卯节点木框架抗火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应鹏杰;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分析及精细化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宋琛辉;GFRP加固榫卯节点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帅;晋东南地区宋金建筑榫卯构造研究初探[D];清华大学;2014年

7 康敏;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连接静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赵有军;古木材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9 罗勇;古建木结构建筑榫卯及构架力学性能与抗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超;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力学模型与抗震加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GFRP加固榫卯节点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56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