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潜在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本文关键词:保山市隆阳区潜在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保山市隆阳区某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例,在研究区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瓦窑镇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地质概况、特征、变形特征以及成因机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潜在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评价,得出该潜在不稳定斜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采用截排水与加筋式重力挡土墙进行治理。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云南同辉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关键词】: 潜在不稳定斜坡 稳定性分析 评价 挡土墙 排水
【分类号】:P642.22;TU43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范围广,密度较大,严重威胁着山区居民的安全。而云南省作为我国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引发区的典型代表,潜在不稳定斜坡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20世纪40年代,保山市隆阳区潜在不稳定斜坡西南侧H1滑块发生过滑坡灾害,损坏了一间民房,造成了人员伤亡。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洋;张宏阳;冀东;毛市龙;;重庆某不稳定斜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刘亚龙;;不稳定斜坡治理实例[J];甘肃科技;2013年21期
3 范大军;;茂县二里山不稳定斜坡的破坏模式分析与治理设计[J];今日科苑;2010年02期
4 乔建平;不稳定斜坡危险度的判别[J];山地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建平;岷江上游崩塌滑坡分布规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4期
2 郭彬彬;赵卫华;王红才;李阿伟;孙东生;;千灵山岩质边坡地质雷达探测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刘红岩;丹增卓玛;刘冶;邢闯锋;张吉宏;;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直立层状岩质边坡失稳模型[J];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4 罗剑;陈子全;钟玉联;;甘孜州某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齐识;刘东飞;马金珠;田黎明;;白龙江流域典型单体滑坡危险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杨宗佶;乔建平;;基于信息熵的典型滑坡危险度评价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乔建平,赵宇;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J];山地学报;2001年02期
8 高富,艾夕辉,段尚彪,李镜宏,许建初;GPS、GIS技术在西庄河流域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3年02期
9 高富,段尚彪,许建初;西庄河山地流域滑坡灾害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10 乔建平,,张小刚,林立相;长江上游滑坡危险度区划[J];水土保持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俊;;三峡库区重庆-巫山段崩塌滑坡的危险性评价[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杨宗佶;乔建平;何思明;;典型滑坡危险度评价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媛;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王爱国;重庆滑坡损毁农田分区辨识与复垦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宋腾蛟;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及滑坡灾害区域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健壮;GPS监测山体滑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朋辉;滑坡滑动机理及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3 杨军;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区域降雨型滑坡危险性区划及降雨临界值研究[D];桂林工学院;2007年
4 韦沁;基于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及灾害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罗麟;区间分析法在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魏从玲;基于GIS的巫山县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艳玲;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快速区划与制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王东;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江波;基于RS的西藏某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周伟;基于Logistic回归和SINMAP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利锐;刘志刚;;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杜宇本;郑光;蒋良文;许强;;大瑞铁路澜沧江大桥工程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金爱兵,王金安;某露天边坡加固方案研究及其稳定性数值分析[J];金属矿山;2003年03期
4 乔建平,蒲晓虹;川西南滇北接壤带地震滑坡概述[J];山地研究;1987年03期
5 傅传元,刘光代;试论洒勒山滑坡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03期
6 伍保祥;沈军辉;沈中超;崔杰;王兰生;;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3期
7 陆业海;新滩滑坡征兆及其成功的监测预报[J];水土保持通报;1985年05期
8 刘华丽;朱大勇;刘德富;钱七虎;;边坡安全系数的多解性讨论[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9 罗本全;;震区某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胜;石阏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龙;;不稳定斜坡治理实例[J];甘肃科技;2013年21期
2 马建青;谢宗英;李小林;赵振;陈惠娟;;青海省重大工程区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与灾害风险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年02期
3 范大军;;茂县二里山不稳定斜坡的破坏模式分析与治理设计[J];今日科苑;2010年02期
4 余波;邓茂林;黄正文;;茂县仁村组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年03期
5 陈晓洋;张宏阳;冀东;毛市龙;;重庆某不稳定斜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婧;郭建华;薛丁炜;;印钞石村东段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1期
7 王亚洲;王武刚;;商南县城关镇县西河右岸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J];陕西地质;2013年01期
8 乔建平;不稳定斜坡危险度的判别[J];山地研究;1991年02期
9 毛歆燕;侯军林;;兰州九州开发区不稳定斜坡勘查治理分析——以106队兰州基地东侧不稳定斜坡为例[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2期
10 任康进;王志勇;石德强;;武当山榔梅仙祠不稳定斜坡变形地质力学模式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景远亮;;青川桅杆梁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工程分析[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俊义;杨强;王爱军;王洪德;;陇东地区黄土不稳定斜坡特征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黎鸿;康景文;颜光辉;崔同建;吴明安;;AHP法在不稳定斜坡治理方案优选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特约记者 熊红斌 吴光禄;百姓安全重如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刘学全;安徽梅洼村完成整体搬迁[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罗会江 本报通讯员 蒋玉奎;与死神擦肩而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记者 黄筱棠;三华山马鞍山地灾隐患消除[N];泸州日报;2008年
5 王丽华 张永善;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切实发挥治理效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6 凌燕;峨眉山突发大面积山体滑坡无人伤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记者 小明、通讯员 淡争艳;秭归大坪出现地质险情[N];湖北日报;2006年
8 陈文生 张经济 张银龙;陕西地矿局突击队震区地灾排查迅速[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宏阳;重庆市万州区某广场不稳定斜坡变形机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沧海;柒树湾不稳定斜坡变形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志海;象山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王者涛;青川县城桅杆梁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俊杰;四川峨眉九里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保山市隆阳区潜在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8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