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含2条断续贯通预制裂隙岩样破坏特性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3:02

  本文关键词:含2条断续贯通预制裂隙岩样破坏特性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模型材料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破坏特性 反翼裂纹 应力 应变曲线


【摘要】:通过在类岩石模型材料中预制特定倾角和尺寸的断续贯通2条裂隙试样,以MTS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为手段,研究2条裂隙试样的破坏特性。主要研究成果:(1)2条裂隙岩样的宏观破裂迹线由次生共面裂纹、反翼裂纹和翼裂纹3种类型组成;(2)2条预制裂隙之间的贯通有拉伸贯通、剪切贯通、一预制裂隙共面扩展裂纹与另一预制裂隙的反翼裂纹扩展连接贯通及两预制裂隙无贯通4种形式;(3)2条裂隙岩样在三向受力条件时,反翼裂纹为主要裂纹形式,它影响着试样的最终破坏形式;(4)2条预制裂隙的排列形式和围压大小决定着试样的破坏模式;(5)2条裂隙试样的轴向应力 轴向应变曲线表现出多峰值的特点,变形特性为从低围压下的脆性向高围压下的延性转化;(6)2条裂隙试样在高围压状态时,裂隙岩石的扩容现象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7)2条裂隙试样的轴向应力 轴向应变曲线与裂纹的萌生、扩展、贯通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成果能为含节理或断层的地下工程开挖、支护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岩石力学 模型材料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破坏特性 反翼裂纹 应力 应变曲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15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CFB667)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14130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关于单裂隙岩样的破坏特性与强度特征的研究成果较多[1],而实际工程环境中,裂隙往往是成对或多裂隙一起出现,仅仅单裂隙的情况较少。O.Reyes和H.H.Einstein[2]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研究了2条裂隙岩石试样的破坏,结果表明,试样的破坏与预制裂纹的排列相关:当2条裂纹叠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彦双;黄凯珠;朱维申;周锦添;李术才;;辉长岩中张开型表面裂隙破裂模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李银平,王元汉,陈龙珠,余飞,李亮辉;含预制裂纹大理岩的压剪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3 肖桃李;李新平;郭运华;;三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岩石的破坏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恩权;蔡永昌;朱合华;;单轴压缩岩石不同边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蒋昱州;徐卫亚;朱杰兵;王瑞红;杨圣奇;;含断续软弱夹层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3 康玉梅;刘建坡;李海滨;魏晨慧;;一类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声发射源组合定位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4 许江;唐晓军;李树春;陶云奇;姜永东;;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李强;杨庆;栾茂田;贾景超;;张开裂纹闭合的数值模拟及简化判据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6 郭彦双;朱维申;;压剪条件下预埋椭圆裂纹三维扩展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段虎荣;张永志;徐海军;姚顽强;;GRACE数据反演中国西部地壳垂直运动速率[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4期

8 郭彦双;马瑾;汲云涛;;倾斜椭圆形裂纹的三维始裂状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4期

9 路亚妮;李新平;肖家双;;单裂隙岩体冻融力学特性试验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10 胡青峰;王果;崔希民;;地下采矿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观测方法探讨[J];测绘科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银平;;复杂裂隙大理岩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蒋明镜;陈贺;;岩石裂纹扩展与贯通机制的离散元数值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3 肖桃李;李新平;郭运华;;三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岩石的破坏特性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小瑞;李名;刘江;付小龙;邢立军;;含软弱夹层岩石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伍佑伦;基于岩体断裂力学的巷道稳定性与锚喷支护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俊杰;基于断裂力学的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张秀丽;断续节理岩体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7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姚华彦;化学溶液及其水压作用下灰岩破裂过程宏细观力学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李强;压缩作用下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失稳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宋晓艳;煤岩物性的电磁辐射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世斌;压缩作用下含预制裂纹石膏板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雍敏;裂隙岩体破坏机制非连续变形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申培文;受动静载荷作用刀具破岩断裂力学分析及数值模拟[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姜克春;缓倾角层状岩体边坡破坏规律的力学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磊;岩体三维裂隙拉伸断裂机理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唐晓军;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王辉;岩石三维表面裂隙扩展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丽霞;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的有限元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平,曾静,陈龙珠,王元汉;含预制裂隙大理岩破坏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2 刘东燕,朱可善,胡本雄;含裂隙岩石受压破坏的声发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1998年04期

3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滕春凯,尹祥础,李世愚,蔡戴恩;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5 尹祥础,李世愚,李红,王敏;闭合裂纹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6 李世愚;钟放庆;;三维破裂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2期

7 李银平,王元汉;压荷载下类岩石材料中的锯齿形裂纹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郭彦双;朱维申;;压剪条件下预埋椭圆裂纹三维扩展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9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刘力强;刘培洵;黄凯珠;马少鹏;郭彦双;;断层三维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志强;李夕兵;金解放;贺显群;杜坤;;围压卸载下高应力岩石动力扰动的破坏特性(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1期

2 任会兰;树学锋;李平;;强冲击载荷下氧化铝陶瓷破坏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9期

3 王贵君;张磊;张昱文;丁国生;;盐岩流变-损伤-破坏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桃李;李新平;郭运华;;三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岩石的破坏特性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强;苏丹胶凝原油结构破坏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6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56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