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7:13
【摘要】: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 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 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O 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 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 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己进入 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 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 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 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 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 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 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 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的)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 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 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 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 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 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 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 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 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 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侣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 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 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 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 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 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5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尧谦;李夏苗;;基于改进四阶段法的武广客运专线客流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2 王峗;;戈壁碎石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2012年17期

3 范宇;宋笔锋;张炜;;一种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超音速民机方案评价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2期

4 裴志远,刘万明;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旅客城际出行的选择行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1期

5 朱从坤;王洁;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邱玉琢;陈森发;;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配置的随机饱和熵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博文;张健;王远;;公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客运竞争中经济运距的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8 王景妍;张飞;;区域运输通道内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9 周文钊;潘存荣;刘琪;;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10 张书明;王晓文;黄乐平;王树恩;;高新技术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高速铁路工程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平;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及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玉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爽;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罗湘蓉;基于绿色交通构建低碳枢纽[D];天津大学;2011年

5 招阳;考虑墩体参振的高速磁浮交通轨道梁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龙许友;高速铁路线路参数对车线动力响应影响分析及参数优化与匹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凤学;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亭;高速铁路“夕发朝至”跨线列车运输组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邓军桥;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苍溪段浅层天然气蕴藏区综合选线及总体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晓红;基于路网系统的成渝客运专线经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夏烈;基于MD模型的客运专线旅客运量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千钧军;高速铁路PPP模式收益分配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贾素红;高速磁悬浮铁路轨道梁的合理结构型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梁红燕;高速磁悬浮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标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薛飞;从需求角度研究磁浮交通速度目标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薛丽娜;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生璇;客运专线票价制定及其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8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08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