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计量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23:09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计量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以生态效率理论为依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一套涵盖3个层面7个方面14个指标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长三角区域总体上,代表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潜力因子和代表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因子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产生主要影响;16个城市各自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又存在一定差别可分为三大类,各类城市应针对各自特点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因子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 实证分析 污染治理 潜力因子 聚类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
【基金】: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长三角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联动分析”(编号07SJB7900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05;F224
【正文快照】: 一、长三角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核心基础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生态效率。本文在借鉴已有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相对完备性、相对独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如下表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华波;杨海真;顾国维;;基于生态效率建立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四川环境;2006年02期

2 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3 任勇,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4 钟太洋;黄贤金;李璐璐;王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翌;王卉卉;赵荣敏;;青岛市循环经济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吴鼎鼎;李秀利;;论和谐社会之循环经济观[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3 陈振凤;许华丽;何海燕;;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李进兵;胡波;;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内涵探析[J];江苏商论;2009年06期

5 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6 顾海军;赵敏;郑垂勇;;水利建设项目循环经济指标及评价[J];水利经济;2007年05期

7 刘端;李晖;;节约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及其应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8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9 吴小庆;王远;刘宁;高倩;陆根法;;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和TOPSIS法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年12期

10 邓子基;韩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韩艳;何潮洪;陈新志;陈武威;岑国兴;;循环经济指标的确定方法初探[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婷;朱晓东;周燕;左鸣强;刘胡丹;;资源稀缺型城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波;严立冬;;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7 王永龙;单胜道;;浙江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夏凯旋;基于经济生态效率理论的汽车共享服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徐海;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孙源远;石化企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符林;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评价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姚星期;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浙江省循环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杜春丽;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8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9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明;陕西省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洁;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实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集美大学;2009年

3 张楠;肃南县农牧业循环经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穆瑞欣;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宋岩;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高丽娟;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晓平;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徐大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丽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顾雪松;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年03期

2 左东启,戴树声,袁汝华,李鸿业,芮孝芳;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3 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雍怡,余琦;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4 吴玉萍;;生态经济观是实现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的理论依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国梅;冯东方;任勇;;循环经济的核心调控手段:物质流分析与物质流管理[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朱远;从生态效率的角度深入认识循环经济[J];中国发展;2005年01期

2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黄英娜,张天柱,颜辉武;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J];环境保护;2004年08期

4 孟庆堂,鞠美庭,李智;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理论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1期

5 杨永华;诸大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诸大建,臧漫丹;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领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7 梅村;循环经济解析[J];上海经济;2002年06期

8 徐世启;我国推行循环经济初探[J];中国物价;2003年12期

9 黄永辉,陈东辉;上海如何发展循环经济[J];上海建设科技;2003年05期

10 ;关注循环经济[J];中国工程咨询;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觥;;论循环经济与矿山地质学[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2 崔铁宁;;循环经济型社会[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马德友;;高利用 少排放——浅析徐矿集团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单宝;;解读循环经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5 陈俊芳;;以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6 牟艳艳;崔磊;袁守军;帖靖玺;张继彪;;循环经济建设成就中国产业的生态健康[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7 叶华琳;华锡奇;周文伟;童晓青;;竹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竹业一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景平;;建立清洁的循环经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诸大建;;建设基于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全面小康社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德娜·吐热汗;张敏;周玲;;新疆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及评价[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临燕 余庆华;长三角必须选择“循环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王海鹰;“循环经济”激活山东[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原正军;循环经济如何“循环”起来[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冯之浚;循环经济的中国路径[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新华;循环经济首先必须“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王 薇;循环经济成为中意环保合作重点[N];中国工商报;2005年

7 小美;实现循环经济需要政策落实[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王维平;循环经济:利益驱动更重要[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永 红;发展循环经济促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兴利;循环经济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实现形式[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久田;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钡;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姚卫星;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焱;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莲;论绿色循环经济[D];武汉大学;2003年

2 王均奇;循环经济在日照工业化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陈洁;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初丽霞;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怀友;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初步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8 袁凯;核心—外围格局的演化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董红萍;循环经济理念与环境法制度创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10 邹艳芬;中国股票价格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计量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73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